每日經濟新聞 2012-03-03 01:02:19
A股市場需要完善制度樹立信心,嚴厲執法清除不正之風。
最近,證監會主席郭樹清通過接受《人民日報》、新華社專訪等方式,進一步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治市思想。那么,A股市場到底要“樹”什么?“清”什么?在筆者看來,是需要通過完善制度樹立信心,嚴厲執法清除不正之風。
上市公司要樹分紅新風。上市公司紅利是證券市場利潤的唯一源泉。郭樹清主席表示,監管部門將在充分尊重上市公司自主經營的基礎上,鼓勵、引導上市公司建立持續、清晰、透明的決策機制和分紅政策;今后將加強對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決策過程、執行情況以及信息披露的監督檢查,這些舉措有利于人們對未來上市公司能夠為投資者帶來多少現金紅利提供更為明確的預期。當然,最好在股東表決分紅方案時能采取分類表決制度,最大限度維護散戶利益。
投資者要樹價值投資理念。投資者應對自己的投資決策負責,不能簡單或隨便把投資決策失誤推給別人。對于大起大落的投機股,投資者理應回避,股票投資畢竟不是籌碼賭博,它最好凈待上市公司豐厚紅利回報,價值投資可以有效回避市場欺詐、投機等風險。
樹合規運作之風。無論是上市公司、大額投資者,還是券商、保薦人、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都要依法合規運作,基金扎堆重倉操縱、主承銷商在新股認購環節“包銷”等擦邊球今后應少打,掏空上市公司、做假報表、老鼠倉等高壓線更莫碰。
樹市場“三公”氛圍。市場中的任何主體,無論它多么有錢或者有權,只要違規違法,它也要和其他市場主體一樣,受到應有懲罰;市場主體無論它多么弱小,它也必須受到法律應有保護,其合法權益必須得到切實維護。任何主體在市場都享受“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陽光普照。
清發審腐敗。郭樹清主席曾發問:“IPO不審行不行?”指出發審環節要重新界定好政府監管機構、交易所平臺和其他市場中介的職責義務,其重點轉向確保企業完整、準確、充分地披露相關信息。這是明智之舉,因為無論進行怎樣的發行審核,都不可能確保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一直很好;而發審環節只要能確保發行人信息真實披露,這就是發審的最大意義;發審人員無權讓發行人是否進入市場,這些由投資者自主決定。同理,發審委下面的并購重組委員會的工作重心也該轉一轉,甚至沒有存在必要,存在除了增加腐敗幾率,所得不多。
清內幕交易。郭樹清主席把內幕交易視同為“小偷從菜市場偷一棵白菜”,權貴、中介機構、借殼重組方,是比較容易發生內幕交易的主體,為此,可設立舉報有獎以及相應的嚴格保密制度,擴大內幕交易案件線索來源,盡可能予以有效打擊。
清市場操縱。不僅是德隆那樣持有湘火炬流通股份的70%以上才算操縱,只要直接、間接、聯合持有總股本的5%、或流通股本的10%,并有操縱價格或者交易量行為,就構成操縱行為。如果持有實際流通股30%的操縱,甚至可能構成操縱罪。有數據顯示,散戶在上市首日的交易賬戶中占99.8%,但這只是表象,對于一些短期暴漲的新股,完全可能是莊家分倉操縱,交易所對新股上市初期應加強對各賬戶關聯性的技術排查力度,對異常交易行為,采取必要措施,對涉嫌違法違規的,上報證監會查處,以此加強對炒新操縱的打擊力度。
清僵尸殼股。郭樹清主席坦言:“退市制度的實施,理論上大家都贊成,一具體到企業、地方和投資者個人,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阻力。”筆者認為,改革本來就是一場戰斗,推退市制度改革,就是要頂住各種無比巨大阻力往前闖。來自地方政府阻力肯定很大,因為是地方國資控制著殼資源,保殼就是保政績,既然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行政壓力來保殼,那么,中央政府也可以通過行政和政策等手段解決。來自于企業阻力也可頂住,既然之前國企改制可以破產和職工下崗,憑什么上市公司反而不敢?來自投資者阻力更小,這對他們本是件大好事,只要市場提前明確退市制度推出時間表,投資者自會提前做好準備,退市風險可以提前化于無形;就像毫無行權價值的權證,無論它怎么蹦跶,到最后交易日價格也得基本歸零,所有投資者對此都心知肚明,不會因為價格歸零而胡鬧。
其實,對于A股市場到底要“樹”什么,“清”什么?郭樹清主席應該很清楚,目前就看郭樹清主席和證監會能否下決心,盡快推出各項改革措施,并堅決執行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