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03 01:07:21
本期《每日經濟新聞·證券周刊》就將分析支撐藍籌股上漲的背景,展現未來藍籌股的四大主攻方向。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任世磊 王海慜
每經記者 趙笛 任世磊 王海慜
郭樹清就任證監會主席一職已經4個多月。4個月來,他曾在多個場合“手把手”地教股民如何炒股,且多次力挺藍籌股。“買績優大盤股;市盈率倒數就是投資回報率;我國股市估值長期偏高,現已降到歷史最低,可長期投資……”種種言論被編為了一個段子,流傳股市。
在郭樹清的大力推動下,藍籌股未來將如何演繹?本期《每日經濟新聞·證券周刊》就將分析支撐藍籌股上漲的背景,展現未來藍籌股的四大主攻方向。
/對比/
當前背景和史上藍籌行情極其相似
每經記者 趙笛
在A股歷史上,藍籌股行情時有出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仔細分析藍籌股行情形成的背景后發現,藍籌股啟動是有一定規律和條件的,而當前的市場狀況,與歷史上藍籌股行情啟動前的狀況有不少相似之處。
多因素支撐前兩次行情
近幾年最著名的藍籌股行情有兩個階段,一是2003年底的“五朵金花”行情,一是2007年5.30后的“基金行情”。
2003年11月13日,滬指見底1307.4點。在隨后的5個月里,滬指最高漲至1783.01點,最大漲幅達到36.4%,電力、銀行、石化、鋼鐵、汽車“五朵金花”成為當時耀眼的明珠,幾個板塊輪番作戰,掀起了當時股市的高潮。
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后5.30行情。2007年5月30日凌晨,印花稅上調等利空突襲A股,造成了“5.30”大跌。而在5.30之后,2007年7月至2007年10月,滬指從3563點上漲至6124點,最高漲幅超過70%。
回顧那波上漲,5.30成為行情的分水嶺,A股炒作對象從題材股變成了藍籌股,而且是“遍地開花”。2007年7月6日二次探底至10月16日大盤見頂,平均漲幅前十名的行業依次是煤炭、有色、外貿、船舶制造、鋼鐵、金融、開發區、電力、紡織機械、供水供氣——絕大多數屬于藍籌板塊。
從上述兩段行情看,藍籌股的爆發并非偶然,而是由很多因素推動的。
一是經濟景氣這個大背景。2003年是“十五”計劃的中間之年,由于“十五”計劃明確提出加快工業改組改造和結構優化升級,不少藍籌公司煥發第二春。當年,中國GDP增長從2002年的9.1%上升至10%。
和2003年是經濟復蘇的起點不同,2007年是經濟爆炸式增長的末端。數據顯示,2007年的GDP增長率高達14.2%,較2006年的12.7%大幅增長。
二是估值相對便宜。2003年,經過前期的下跌,市場的估值已經下降了不少,其中因經濟“滯漲”而不被看好的藍籌股,估值出現了明顯的低估。而2007年,雖然經過了2005年6月6日以來的上漲,不少個股翻了好幾倍,藍籌股由于流動盤較大等原因,漲幅相對偏小,因此估值相對較低。
三是政策對題材股、垃圾股的打壓。2003年“五朵金花”行情之前,市場是被“莊家”操縱的,而隨著資本市場的制度化建設,監管部門加大了對題材股、莊股的監督力度。2007年的后5.30行情之前,市場上也是垃圾股瘋漲,游資大戶興風作浪。2007年5月14日,證監會也發布通知,明確提出要“強化風險提示”。
四是主流資金的價值投資。2003年,行業景氣度的提升,提升了相關的大盤藍籌上市公司的價值。倡導價值投資的開放式基金成為這輪藍籌股行情的主力軍。2007年5.30之后的情況更為明顯。這一階段有兩個重要事件,一是A股市場成功啟動了股權分置改革;二是基金規模空前壯大。當時,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市場主流資金再次打出了價值投資的旗號,學習巴菲特成為當時最火的事情。
市場背景極其相似
《每日經濟新聞》將現在的情況與“五朵金花”、“后5.30行情”進行對比后發現,目前多種現狀與那兩次藍籌股行情的背景十分相似。
從經濟角度來看,雖然目前的經濟還沒有“五朵金花”和“后5.30行情”時的那種勢頭,不過市場人士相信,2012年的經濟遠比前兩年要強得多。
首先是海外經濟的進一步復蘇。隨著希臘救援計劃的達成,歐債危機暫告一段落,未來6到9個月會進入暫時平靜期。此外,各種跡象也表明,美國經濟緩慢復蘇的步伐仍在持續。
其次,年內的首次“降準”業已出現,貨幣政策繼續“松綁”漸成共識。申銀萬國分析師錢康寧指出,一旦趨勢確認,全面性調整政策可能就箭在弦上了。樓市方面,雖然地方政府自主決策的行業政策局部放松被暫緩,但行業趨勢已經明朗。
今年2月13日,溫總理就表態“預調微調從一季度就要開始”。莫尼塔分析師張志洲認為,維穩政策已經從之前的金融領域擴展到經濟領域,力度也顯著強于往年。在這種情況下,A股在經濟基本面“弱于季節性”的背景下走出了比往年同期更強的反彈行情。
從估值角度看,2月份,深交所首推行業平均市盈率數據。從這一數據看,藍籌板塊的估值依舊較低。截至3月1日,滾動市盈率低于15倍的行業有銀行、房地產開發、煤炭采選業、自來水生產供應、交通運輸等,市盈率依次為8.5倍、14.25倍、9.66倍、14.47倍——全部屬于藍籌股集中的行業板塊。而在目前市盈率低于十倍的個股中 (剔除重組股),幾乎清一色為藍籌股。
政策方面,自郭樹清就任證監會主席以來,打擊證券市場內幕交易已成為其工作的一大重點。郭樹清表示,未來要加大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欺詐上市、虛假披露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對垃圾股炒作的打壓與“五朵金花”行情前、“5.30”大跌后十分相像。
目前尚缺“帶頭大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自滬指2132點見底以來,藍籌股在上述“利好”的刺激下也出現過暴漲,比如中國神華(601088,收盤價27.81元)在1月9日大漲7.17%,中國鋁業(601600,收盤價7.54元)、包鋼稀土(600111,收盤價55.90元)在1月17日的漲停,江西銅業(600362,收盤價27.31元)在2月8日的漲停等。
然而,兩個月來,藍籌股行情卻是斷斷續續的,比如地產股在上周爆發后本周初期卻陷入調整,直到本周五才又恢復了生機。
分析人士指出,制約當前藍籌股行情的原因是市場缺乏持續性和真正的帶頭大哥。對比來看,2003年有“五朵金花”,而目前煤炭、有色雖然受益經濟復蘇,但卻沒有形成持續性;地產雖然受益于調控的減弱,但卻沒有形成一呼百應的號召力;2007年,基金在推動藍籌行情,但如今機構一直在撤退,市場的主流資金還沒有尋找到能夠形成合力的板塊。
/策略/
四大類藍籌股將脫穎而出
每經記者 王海慜
目前,各方面因素都支撐藍籌股的上漲。在未來一段時間,哪些藍籌股能在板塊的整體上升中脫穎而出?
政策類:銀行地產有望享受政策紅利
與上周逼空式上漲相比,本周地產股走勢可謂先抑后揚,地產指數(399200)周一至周四在年線下調整蓄勢,到了周五行情再次噴發,幾乎復制了上周的行情。
對于地產股此前的暴漲,蕪湖、佛山、上海等地的“新政”顯然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盡管政策面依舊不甚明朗,但前期看多地產的分析師依然堅定。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品科認為,雖然政策的暫停會影響股價的短期震蕩,但是我們堅定認為政策已經見頂,未來放松的趨勢明確,將托底基本面并抬高地產行業的估值及股價。
中投證券分析師李少明則指出,行業上半年處于去庫存階段,維持投資增速低點在二季度的判斷,屆時政策有望出現明顯松動。下半年隨著供應量的下降,行業將步入恢復性發展階段。目前行業最壞時期已過,預期持續向好。
近階段大盤能夠持續攀升,權重最大的銀行板塊扮演著穩定器的重要角色。
就估值而言,目前銀行股已絕對便宜。據國金證券測算,2012年銀行的動態PE僅為6,為所有行業最低,即使相對滬深300的PE估值也只有0.64,無論是絕對估值還是相對估值都處在歷史底部的區域。
“銀行股估值低洼,在流動性逐步寬松的環境下,不必對銀行業資產質量過度擔憂,而確定高增長的年報業績將支撐銀行板塊估值修復。”長江證券分析師陳志華指出。
漲價類:有色、煤炭資源屬性顯現
有色板塊近期的良好表現,既順應了大盤整體走強的趨勢,也與基本面的整體回暖不無關系。在結束去年長達10個月左右的連續調整后,去年四季度末,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上市的各大有色金屬交易品種均出現了持續性反彈,其中銅價在3個多月內反彈近三成,錫價在2個多月內反彈近四成,位列同期漲幅首位。
“十二五”期間,包括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領域對于有色金屬都有大量的需求。另外,2月22日,工信部網站發布《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預計有色金屬新材料行業將因此受益。
回顧過去幾次牛市行情,有色金屬板塊是當之無愧的牛股集中營,誕生了廣晟有色(600259,收盤價64.72元)、包鋼稀土、中色股份 (000758,收盤價22.45元)這樣的超級牛股。據華泰證券的統計,2011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屬平均凈利增長79%,在23個行業中排名第二,高出A股行業28%的平均增幅51個百分點。
煤炭板塊歷來也扮演著行情先鋒的角色。隨著節后復工的工廠逐漸增多,煤炭下游需求有所回暖,電廠日耗煤量將上升。作為煤價先行指標的煤炭海運費已經連續三周上漲,但價格趨勢改變還言之尚早。截至本周,環渤海地區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已連續第16周下降,累計降幅達到80元/噸。對此,大同證券近日的研報認為,隨著4月份大秦線檢修在即,煤價有望觸底回升。
觸底類:鋼鐵成本下降、航運見底
在2月底結束的“2012中國鐵礦石會議”上,來自國內外的專家普遍認為當前國際鐵礦石供應已經過剩,國際鐵礦石價格或將持續下滑,這種情況至少將維持到2013年。
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此前一直堅挺的鐵礦石價格經歷了一輪持續數月的下滑。2011年9月,我國進口鐵礦石到岸價創下歷史新高的175.93美元/噸,隨后開始回調。據了解,必和必拓最新一批鐵礦石的招標價格僅為133.5美元/噸。
“很多鋼廠有1個半月到2個月的鐵礦石庫存,鐵礦石降價短期對鋼企會造成資產減值損失,但中長期來看,成本的下降對過去飽受成本高昂之苦的鋼鐵股而言肯定是利好。”國金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王招華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相對成本,市場的供求關系是影響鋼鐵股走勢更為重要的因素,“目前行業現在產能利用率75%,處于歷史底部位置,正常值一般為85%。”
進入2012年,波交所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BDI)迎來了歷史上罕見的急劇殺跌,僅元月第一周就暴跌22.5%,1月份整體急跌60%,2月3日更是擊穿2008年12月的歷史最低點663點,跌至647點。之后的一個月,BDI指數觸底反彈,截至3月1日回升至763點,但仍就拘泥在歷史底部區域。
由于航運公司的各項成本已今非昔比,特別是占運輸成本大頭的油價已從過去的幾十美元漲到現今的100多美元,航運業已成為全球虧損面最大的行業之一。德意志銀行在最新報告中預計,2012年BDI在1000點~1500點震蕩的可能性較大。
復蘇類:關注水電價格改革
水電上網價格長期以來遠低于火電,目前三峽水電的上網電價約為0.25元/千瓦時,龍羊峽等早期水電站的電價更是低至0.12元/千瓦時,而全國火電的上網電價普遍在0.4~0.5元/千瓦時之間。過低的上網價格嚴重制約了水電的發展。
2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了電價改革將是2012年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貴州有望率先破冰,推行“水火同價”,這對水電行業意義重大,水電即將進入黃金期。在五大發電集團2012年工作報告中,都將調整電源結構作為首要任務,將提高新能源、清潔能源的比重,水電無疑將成為重點優先發展的對象。同時,近日發改委也指出,今年將出臺水電、油氣價格改革。
申萬認為 ,“水火同價”是電力價格改革的必然趨勢,“水火同價”有望提升水電站盈利能力50%左右,隨著電力價格改革的深化,相關水電企業和水電建設企業將有望受益。
/市場/
藍籌股的新演繹:板塊輪動或成行情主線
每經記者 任世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綜合多方觀點發現,在新的一輪的藍籌行情演繹中,熱門板塊將出現輪動,這將成為行情演繹的主線;而全國“兩會”的召開,勢必會出現政策帶來的投資機會,而藍籌股目前整體的估值較低,也將為上漲打下堅實的基礎。
熱門板塊將輪動
2月20日至24日一周,A股市場上漲勢頭明顯,并最終突破2400點,其中地產、水泥等藍籌股功不可沒。3月2日,隨著地產板塊的走強,上證指數最終出現上揚。個股方面,億城股份(000616,收盤價4.02元)、浙江廣廈(600052,收盤價4.62元)等房地產個股漲停。
西部證券分析師張煒玲認為,熱點板塊在經過短期調整之后,3月行情仍將會有所表現,板塊輪動效應有望延續。同時,“十二五 ”相關行業規劃的推出,文化傳媒、電子信息、新材料、光伏發電等相關受益板塊如可能再次活躍。
上海證券策略分析師蔡鈞毅認為,從近期藍籌股波動情況看,基本架構為金融為綱,資源為目,綱舉目張,有序推進市場波動節奏,從近期的資源、房地產推動看,后續輪動將可能回復到早期的電力和海運等,從藍籌股板塊輪動角度考慮,電力、海運、鋼鐵等將成為后期輪動中的板塊。
東莞證券分析師潘紹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盤在高位震蕩的可能性較大,行業配置應相對謹慎,應當主要關注估值相對較低的金融、地產板塊,“兩會”政策板塊支持的農業、農業機械和水利建設等板塊,以及具備防御性的非周期板塊,如醫藥、商業股。短期來看,因為有色、地產和煤炭等板塊漲幅已經達到了10%,都面臨短期調整的風險,為防范大盤高位震蕩,應選擇較具防御性的醫藥、商業、釀酒等板塊。
“兩會”話題將成看點
全國“兩會”的臨近,讓市場對政策面的消息更加關注。按照過往的經驗,每年“兩會”前后,熱點討論的議題將有可能成為市場炒作的題材或概念,因此,“兩會行情”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A股市場的看點。
國海證券分析師鄒璐認為,預計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繼續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繼續強調“穩中有進”的總基調,預計民生、房地產政策、文化產業發展、環保、十二五相關規劃等將是 “兩會”期間關注的熱點。
潘紹昌認為,受益“兩會”政策扶持的水利建設、農業類板塊可適當關注。此前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對農業和水利建設的扶持,而即將開幕的“兩會”將再度強調這類行業的前景,政策支持將給相關主題板塊帶來反彈機會。另外像電子信息、新材料等行業也將受益于政策支持,可適度關注。
上海證券分析師蔡鈞毅認為,“兩會”期間環保和民生將成為關注重點。2012年是環保規劃公布后的第一年,是十二五環保投資落實的元年,環保行業將步入高速發展通道。隨著“兩會”召開,行業交易性機會將再度顯現,建議關注技術和品質優的設備制造類企業,以及營運資金充沛的工程建造和設施運營類企業。
·前景展望
四條“喊話”或有力支撐藍籌股
每經記者 任世磊
自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履新以來,出自他口中的多條“語錄”每次都能引起市場的強烈關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郭樹清的喊話如能在以下四個方面轉化為實際行動,或將對藍籌股的上漲形成支撐。
首先是加強小盤股監管和打擊內幕交易的力度,從而使得資金更青睞于公司治理較為完善的藍籌股。
其次是推動養老金作為避險資金入市。如果這一資金真能注入股市,由于避險需要,收益較為穩定的大盤藍籌股將成為投資首選。有媒體援引一位具有社保資格的大型基金公司養老業務部人士說法稱,養老金投資,首先要做好倉位管理和個股選擇,如加強權益類倉位控制,重點配置估值較低、成長確定和具有良好業績支撐的藍籌股,回避那些缺乏持續增長的行業和概念類、高估值個股。
三是強制分紅制度的建立。相對于小盤股,藍籌股在分紅方面更有實力。國信證券分析師黃學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機械設備、交通運輸、金融服務、信息設備和醫藥生物等行業的分紅占比一直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從股息率來看,較高的行業主要分布在金融服務、黑色金屬、交通運輸、交運設備、采掘和紡織服裝。
中金公司研究員汪超認為,截至2月20日,34家現金分紅預案公司的稅前平均股息率為1.17%,稅后平均股息率為1.06%,為近5年最高,說明近期政策一直強調的增加投資者回報已經取得了初步效果。。
四是險資入市比例的提高。隨著股市的回暖,保險資金出現從銀行撤退,積極進軍股市的狀況。
保監會網站公布的1月份保險業經營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資金投資額為38226.91億元,銀行存款為17139.22億元,意味著險資大舉從銀行撤退575.9億元,積極入市490.2億元。
保險資金入市之后,面對高層對藍籌股所表現出的支持,或許會選擇加強藍籌股。2011年年報數據顯示,保險資金四季度仍將注意力放置在有色金屬、房地產、化工、農業等周期性個股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