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李允峰:主板退市規則宜及早量化

          2012-03-21 01:15:32

          李允峰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建議豐富我國證券市場的退市判斷標準,以進一步完善退市制度。上證所建議,改變事實上以利潤作為單一退市標準的局面,引入市場交易類指標,包括衡量交易活躍程度的交易量指標、反映市場估值的交易報價指標等。 (《中國證券報》3月20日)

          主板退市改革牽動著資本市場各方的神經,如今,投資者對主板退市制度改革的呼聲和需求,看起來比創業板退市制度更為強烈和迫切,但創業板退市制度改革顯然走在了市場前面,很多投資者認為是管理層對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不能痛下決心,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畢竟,參與創業板的中小投資者要遠遠少于主板市場,況且A股主板市場從一開始設立就流行垃圾股的炒作,管理層之所以先是呼吁投資大藍籌,接著倡導價值投資,然后才吹出“主板退市制度有望今年上半年推出”的風聲,就是害怕貿然推出退市制度對參與其中的中小投資者造成極大的傷害。客觀地說,這種為主板退市制度改革留出緩沖時間的做法非常妥當,股民如果能夠在緩沖時間內早一點清醒認識到垃圾股的風險并學會遠離垃圾股,主板市場的退市制度改革就會減少對中小投資者帶來的損失。

          上證所的建議可謂及時。在國內股市,現行上市規則中均有對上市公司不滿足上市條件退市的規則,但規則過于寬松,此前主板真正退市的企業寥寥無幾。大批績差公司通過出售資產、借殼、反復重組等方式留在A股市場,并經常引發概念炒作。對主板退市制度進行改革,是國內資本市場從上到下的一種共識,而且實施嚴格的退市制度之后,會給市場參與各方帶來共贏的局面,無論是倡導成熟資本市場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還是降低市場整體估值風險,都會因主板退市制度改革而受益。如果真如上證所建議的那樣,豐富主板退市條件,A股市場有望實現投資者與上市公司共贏,股市才能實現長期持續發展從而達到共生,而不是持續陷入熊長牛短的投機市場中不能自拔。

          垃圾股不退市,被各種資金爆炒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A股整個市場的估值扭曲,由于估值過高,新股發行價格也水漲船高,加上新股上市之后再度被炒,股價信號嚴重失真,證券市場的整體風險加劇,股市資源配置功能自然發揮不暢。因此,缺乏淘汰機制的A股市場投機風氣顯然比海外市場要高。

          至于主板退市制度改革的力度,筆者和眾多投資者一樣,期待管理層能夠在力度上要遠遠大于創業板退市制度,盡可能把退市規則量化起來,讓退市標準變得多元化起來。具體來說,退市制度改革的最大阻力應該在地方政府對當地上市公司的極力維護,如果主板退市制度明確規定,政府給予的各種補貼不能作為退市公司扭虧的業績,那么很多垃圾股企圖通過獲得地方政府補貼來扭虧的路子就會走不通,也能使得上市公司的業績更為可信一些。至于有很多投資者建議的“暫停上市公司不允許賣殼”、“凈值產為負值要強制退市”等也可以考慮采用。

          只有讓證券市場里的眾多垃圾股退市,證券市場里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才會消失,整個市場的估值體系才能更為科學,IPO三高現象也會減弱。如此,股市才能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價值投資的理念才能更為深入人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李允峰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建議豐富我國證券市場的退市判斷標準,以進一步完善退市制度。上證所建議,改變事實上以利潤作為單一退市標準的局面,引入市場交易類指標,包括衡量交易活躍程度的交易量指標、反映市場估值的交易報價指標等。(《中國證券報》3月20日) 主板退市改革牽動著資本市場各方的神經,如今,投資者對主板退市制度改革的呼聲和需求,看起來比創業板退市制度更為強烈和迫切,但創業板退市制度改革顯然走在了市場前面,很多投資者認為是管理層對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不能痛下決心,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畢竟,參與創業板的中小投資者要遠遠少于主板市場,況且A股主板市場從一開始設立就流行垃圾股的炒作,管理層之所以先是呼吁投資大藍籌,接著倡導價值投資,然后才吹出“主板退市制度有望今年上半年推出”的風聲,就是害怕貿然推出退市制度對參與其中的中小投資者造成極大的傷害。客觀地說,這種為主板退市制度改革留出緩沖時間的做法非常妥當,股民如果能夠在緩沖時間內早一點清醒認識到垃圾股的風險并學會遠離垃圾股,主板市場的退市制度改革就會減少對中小投資者帶來的損失。 上證所的建議可謂及時。在國內股市,現行上市規則中均有對上市公司不滿足上市條件退市的規則,但規則過于寬松,此前主板真正退市的企業寥寥無幾。大批績差公司通過出售資產、借殼、反復重組等方式留在A股市場,并經常引發概念炒作。對主板退市制度進行改革,是國內資本市場從上到下的一種共識,而且實施嚴格的退市制度之后,會給市場參與各方帶來共贏的局面,無論是倡導成熟資本市場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還是降低市場整體估值風險,都會因主板退市制度改革而受益。如果真如上證所建議的那樣,豐富主板退市條件,A股市場有望實現投資者與上市公司共贏,股市才能實現長期持續發展從而達到共生,而不是持續陷入熊長牛短的投機市場中不能自拔。 垃圾股不退市,被各種資金爆炒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A股整個市場的估值扭曲,由于估值過高,新股發行價格也水漲船高,加上新股上市之后再度被炒,股價信號嚴重失真,證券市場的整體風險加劇,股市資源配置功能自然發揮不暢。因此,缺乏淘汰機制的A股市場投機風氣顯然比海外市場要高。 至于主板退市制度改革的力度,筆者和眾多投資者一樣,期待管理層能夠在力度上要遠遠大于創業板退市制度,盡可能把退市規則量化起來,讓退市標準變得多元化起來。具體來說,退市制度改革的最大阻力應該在地方政府對當地上市公司的極力維護,如果主板退市制度明確規定,政府給予的各種補貼不能作為退市公司扭虧的業績,那么很多垃圾股企圖通過獲得地方政府補貼來扭虧的路子就會走不通,也能使得上市公司的業績更為可信一些。至于有很多投資者建議的“暫停上市公司不允許賣殼”、“凈值產為負值要強制退市”等也可以考慮采用。 只有讓證券市場里的眾多垃圾股退市,證券市場里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才會消失,整個市場的估值體系才能更為科學,IPO三高現象也會減弱。如此,股市才能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價值投資的理念才能更為深入人心。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肥臀蜜桃一区二区自在线拍 | 色婷婷AⅤ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曰女人免费在线刺激 |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