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智庫 2012-03-23 17:16:07
方正金融研究院院長郭士英為《每經智庫》撰稿,政府千萬不能再次越位,不要因為局部的市場調整輕易改變整體戰略和政策基調。
每經編輯 趙慶
中國需抓住機會轉型
一些原材料例如鐵礦石和銅材等,經過長年累月的上漲后,近期現貨需求和市場炒作初顯疲態。貨幣寬松期特別盛行的"貿易融資"有可能繼高利貸之后遭受市場的懲罰--融資性進口過多導致的貨物積壓,可能會使國內貿易商遭受不小的損失。國外還在把商品跌價解釋為預期中國經濟持續減速的后果,但其實世界主要國家的長期經濟增長前景均不樂觀。看看這些基礎原材料的最初價格吧,中國經濟降速運行長期化的預期一旦明朗,初級產品泡沫注定難以維持。這對制造業大國是有益的,中國應該通過理性發展給自己一個機會。
長線仍看淡主要工業品的價格,包括前期受地緣危機影響而表現強勢的原油,相對全球經濟的低迷增長,原油的泡沫也令人心憂,尤其是美國經濟的脆弱復蘇不希望也不支持油價高企,大選之年的奧巴馬政府很可能再次對能源市場進行干預,原油恐怕將持續高位震蕩。
在本輪工業品低迷調整期,長期偏低的農產品反倒可能實現價值回歸。原油和農產品價格對CPI影響較為明顯,所以即便很多其他產品價格在相繼回落,仍然不能對通貨膨脹掉以輕心,中國貨幣政策應該堅持適度緊縮或至少保持中性,不能因為個別領域的挑戰而妥協。中國必須緊抓西方經濟低迷期堅決轉型,否則當西方走出困境之日,也許正是中國經濟崩潰之時。
讓泡沫大膽地破去吧
各類價格泡沫的次第破滅,既是再平衡應有之結果,也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沿著這一邏輯,現在和將來每個領域的泡沫破滅都值得慶幸。目前泡沫破裂的過程正系統性深化,從高端到低端,從下游到上游,從傳統行業到新興產業,從實體經濟到虛擬市場等等。最好讓這類消腫式的市場傳導自然地持續下去。包括中國的房地產,溫總理說的對,調控還要持續。房地產行業較長時間的低迷,一定會影響很多行業的景氣度,這將有利于"去泡沫化"的順利推進。
同時,較多跡象表明人民幣匯率正接近均衡值,這從長期來看會影響到人民幣資產的升值空間。美國經濟超預期復蘇以及歐元走弱的大背景下,美元年內進入階段性強勢的可能性較大,這也支持大宗商品以及某些資產價格短期繼續走弱的判斷。美國最大的基本面就是債臺高筑,雙赤字繼續增長令人憂心忡忡,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債市和美國股市的持續走強著實令人匪夷所思。長期來看,中國外貿和外儲的增速放緩可適度降溫美國債券市場,從而促使美國更加重視財赤問題并加快經濟調整。在此之前,美國金融市場的再度下跌才是本輪"去泡沫化"的精彩好戲,"不見不散"。屆時美國是否印鈔,全球政策會因此再做應對。
中國已經意識到貨幣供應過快增長問題的嚴重性,未來的流動性泛濫將得到合理的控制。過去數年政府主導下的經濟與資本擴張,使得很多企業和投資者風險意識弱化,甚至成為專門與政府和政策博弈的投機客,一旦遭遇政策回歸和市場調整就會格外受傷。如果用純粹的市場思維去做事,一些問題嚴重的企業會在低迷中破產倒閉,而這正是優勝劣汰、重塑產業格局的大好時機。搞經濟的不能要求"一個都不能倒",否則最后大家都沒好日子過。
均衡的發展速度以及必要的市場調整是充分暴露和妥善解決深層次矛盾的前提,堅持讓市場之手發揮作用,即便它有些殘酷,但結果一定是好的。
投資增速的下滑及出口拉動作用的下降趨勢必將帶來經濟的轉型之痛,未來經濟形勢可能因此更加困難,需要作好相應的準備,但也不能動輒就被"硬著陸"嚇破了膽。事情不會特別糟,因為"去泡沫化"只是消除價格的不合理成分,市場不是無底洞,該見底的時候自然就不跌了。政府千萬不能再次越位,不要因為局部的市場調整輕易改變整體戰略和政策基調。再堅持一下吧,為了更加健康的未來經濟,讓該破的泡沫們逐一破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