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2-03-28 15:58:58
編者按:去年以來上演的券商保代“跳槽”風波猶在,今年又有了券商分析師“出走”的續集。更令券商研究所難堪的是頻頻爆出的“研報門”,可以說,券商研究所已困在十字路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亟待多方面、深層次的轉型。
繼去年券商保代“跳槽門”之后,券商分析師又成為被“挖” 的目標。
“感覺2010年10月以來,證券分析師的流動明顯加快了。”一家專注金融領域的獵頭公司CEO對本報記者表示。
近幾年來,一旦登上了新財富榜單,分析師不僅被鮮花掌聲環抱,也立馬成了各家獵頭公司的目標。 “賣方研究機構這邊,我們主要還是挖上榜的明星分析師以及研究所所長,普通分析師很少。”上述獵頭表示。
據了解,一般新財富榜單揭曉、年終獎過后,新一輪跳槽挖角便開始上演。不過上述獵頭人士表示,今年以來雖然行業內流動也不小,但獵頭挖分析師的生意并沒有往年好。“華爾街在裁人,國內券商、基金去年的日子也難過。”
他透露,目前明星分析師的平均年薪在150萬-200萬,對于一些有名氣的策略、宏觀分析師,年薪甚至可以達到300萬以上。而挖一個明星分析師,獵頭公司可獲利15萬-20萬元。
《證券日報》記者通過統計近三年來新財富上榜分析師變動情況發現,這一行業的流動率已突破了正常范圍。
分析師人才流失迷局
統計顯示,2009年,在上榜新財富的125位分析師中,已有 44名析師在2010年變更了執業機構信息。其中16人顯示已離職,4人去向為基金,余則跳槽至其他券商研究所;2010年,在上榜的268名分析師中,72人在次年更換了工作單位。其中大部去了其他券商研究所,10人去了基金公司,另有11人狀態顯示為離職;2011年新財富榜單公布不久,截至目前已有6位分析師換了東家。
參照每年15%—20%的正常流動率,賣方研究的人事變動已經遠遠超出行業內正常流動的范圍,而這僅僅是明星分析師的情況。根據證券業協會從業人員執業注冊信息公示,截至目前,全國持有資格證的研究員共2002人,加之還未取得的執業資格的一般從業人員,這一規模將更為龐大。
在人才流動的數據背后,是整個行業的躁動。近兩年來,券商研究所人事地震接連不斷。今年3月,已有兩家券商傳出大規模人事變動消息。先是平安證券研究所近20多位分析師接到通知,研究所將裁撤13個重點行業以外的分析師,將30個細分研究領域精簡為16個。精簡之后,平安證券研究所至少有18位研究員面臨被裁命運。隨后,長江證券爆出研究所 “教父”張嵐及核心團隊一道縱身離去的消息。據悉,張氏人馬兵分兩路,一路北上投奔中信建投,一路南下加盟廣發證券。
在此之前,安信證券分析師的大批量離職就曾引起業內廣泛關注。統計顯示,2010年年初到2011年7月之間,共有33名研究員從安信證券離職,其中主要為行業分析師,涉及18個行業的25名分析師。
上述獵頭介紹,明星分析師的平均年薪在150萬-200萬,對于一些有名氣的策略、宏觀分析師,年薪甚至可以達到300萬以上。而挖一個明星分析師,獵頭公司可獲利15萬-20萬元。
對于分析師來說,薪酬當然是多多益善;從獵頭角度來看,更是希望分析師動的“勤快”點,但對于大多數研究所來說,面對水漲船高的人力成本已是不堪重負。
對于越吹越大的薪酬泡沫和分析師的高流失率,一家券商研究所所長也頗感無奈:“人力成本逐年增加,稍有名氣的分析師動輒百萬薪酬,而分倉傭金卻不增反降,現在面對其他機構的高薪挖角,也只能順其自然。”他表示,近三年已經加過兩次薪了,去年行情不好,不可能再提高薪水了。
上述獵頭介紹,目前業內也有尋求反獵頭策略的券商,包括和獵頭約定不在該公司挖人,作為回報給予業務優先;找獵頭制定反獵頭策略等等。但實際上,這些做法都沒有辦法有效阻止挖角現象。
“現在一般機構委托獵頭挖人,都是多方委托,有的甚至和幾十家獵頭公司有協議,在這種情況下,有哪家獵頭能夠遵守約定呢?”他表示。
在上述券商研究所所長看來,近期業內人員的大肆流動現象,實際上是券商研究所在轉型期所不可避免的陣痛。
研究所轉型面臨陣痛
2001年,券商研究所的首次轉型拉開序幕。在這輪轉型過程中,券商研究部門從對內服務轉向為其他機構投資者服務的賣方模式,并在此過程中找到了可以量化的重要盈利模式——分倉傭金。但是,隨著加入的機構越來越多,行業內的競爭已呈現白熱化,這一盈利模式受到很大挑戰。尤其在去年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券商研究所的營業毛利率下降,甚至出現基金拖欠分倉傭金、研究所入不敷出、被迫裁員的現象。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基金的傭金分倉為64.7億元,同比下降8%。截至2011年6月末,基金給出的傭金分倉為28.1億元,同比下降5%。2011年年報還未公布完畢,但考慮到去年下半年市場單邊下跌、公募基金舉日維艱的情況,預計2011年全年分倉傭金跌幅將超過2010年。
與此同時,券商研究所的研究文化也正遭到來自多方的質疑。本報記者統計了最近3個月各大券商發布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幾千份的報告中,對上市公司給出“賣出”評級的研究報告鳳毛翎角。在業內人士來看,研報中標注的“中性”評級已經等同于“賣出”。
另外,本報記者近日針對40位業內分析師的一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接近9成受訪者在看待賣方分析師與基金等機構客戶、研究對象的關系時認為,分倉傭金、派點的考核方式可能會影響分析師的研究;近8成的受訪者認為新財富、水晶球等分析師評選很大程度上取決分析師人緣、研究所實力等綜合因素;有近五成分析師認為研究所的考核體制不甚合理,不適合深入研究和價值挖掘的文化形成。
去年以來,中國寶安石墨礦門、寧波聯合銻礦門、涪陵天價榨菜門、重慶啤酒事件……層出不窮的“研報門”不僅將券商研究機構推向風口浪尖,更促成業內關于券商研究所二次轉型的大規模探討。
分析普遍認為,賣方研究機構已走到十字路口,亟待多方面、深層次的轉型。具體來看,在研究對象上,應突破以往單純的股票研究,向綜合經濟研究轉型。在服務對象方面,也應突破當前僅為部分證券機構客戶群服務的局限性,擴展到為包括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在內的機構客戶群服務。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