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2-04-05 01:27:20
為了保證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銀行業必須讓渡利潤給實體經濟,打破銀行業的壟斷局面,已經勢在必行。
中國銀行業去年盈利超萬億元,不正常。銀行業掙得太多,與實體經濟反差太大,不合理。按照馬克思的論述,銀行業利潤應該來自產業資本的讓渡。銀行業利潤太高,產業資本將更多地涌向金融資本,相對會削弱產業資本的發展活力。
如何衡量銀行業利潤是否過高、銀行是否太愛錢?不是看大家怎么說,而是看銀行業利潤來源是否來自產業資本的自愿讓渡,是否有“強取豪奪”的嫌疑。2011年,銀行業大賺上萬億元,當然比虧損好。但在銀行業利潤高漲的同時,產業資本的利潤率卻在大幅度萎縮,乃至今年年初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起大面積虧損,相比去年年初的大賺,反差極大。如果仔細分辨銀行業利潤來源,絕大多數來自于高利差,甚至是“高利貸”。
雖然不能說企業盈利能力的下降甚至大面積虧損,是因為商業銀行掙得太多的結果,但在過去一年里,由于宏觀經濟環境趨緊,市場利率不斷地抬高,銀行業話語權太強,壟斷性太高,企業貸款難,甚至只能求借高利貸,卻是事實。
數據證明,在銀行業超常規發展的同時,2011年底全國注冊企業數量卻比年初大幅度減少,為30年來所罕見;絕大多數行業都是萎縮的,包括鋼鐵業、火電業,甚至包括家電和汽車業;截至目前,中小企業家“跑路”的人越來越多,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更是即將斷裂。
在這個背景下,銀行業利潤暴增,好不好?僅僅是銀行叫好。而當看到那么多企業不叫好時,銀行業是否應該想一想:這樣的高盈利時代會否很快終結?銀行業要賺取合理利潤,要賺取實體經濟可以承受的利潤,要消除壟斷嫌疑,而超額利潤的反面其實是弊端的暴露,因此只會加快改革,被打破壟斷。
銀行業為什么能夠利用宏觀經濟調控之機,任意地抬高利率,甚至變相參與高利貸,關鍵在高度壟斷。很多銀行家不懂得這個道理,一味地賺錢,最后是賺不到錢,反招一片罵聲——搞垮了實體經濟,未來銀行業怎么賺錢?企業家都“跑路”了,銀行業壞賬一定大幅度增加,利潤全都填了窟窿。因此,銀行業一定要賺聰明的錢,賺可以持續的錢,賺合理的錢。一個行業的高速發展必須與整個經濟環境相協調,尤其是銀行業。
銀行業不可能永遠拿大頭。今年,為了保證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銀行業必須讓渡利潤——去年是產業資本向銀行業讓渡利潤,今年則要讓銀行業要反哺實體經濟——降低利率。目前,銀行業放款速度很慢,還在堅持去年那種“賣方市場”心理,不主動降低利率,沒有領會精神,結果必然是被整頓,減少利差。更重要的是,銀行業的利潤太多,徹底地暴露出高度壟斷的弊病,對此,中央領導層已經統一認識,誓將打破壟斷,今年銀行業要“傷筋動骨”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