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巴曙松:嚴控杠桿率是監管銀行風險第一要務

    2012-04-06 01:22:10

    每經編輯 即總資產除以凈資產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無論是在經濟平穩發展時期還是金融動蕩時期,流動性問題始終是金融市場關注的關鍵問題之一。值得關注的是,近些年來,按照監管指標測量,中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狀況并不總是很理想,甚至有時處于流動性比較緊張的狀態,而實際上整個市場的流動性一直非常充裕,因而監管指標反映的情況和實際情況存在相背離的現象。

    銀行的流動性與金融市場體系以及整個市場的流動性狀況、銀行體系及其資產負債結構等密切相關。這些方面中國有自己的特點,與國外成熟市場有很大不同,突出表現在以下三點:一是中國金融市場發育程度還比較低,并且比較封閉,受國際影響相對小,金融體系的主體仍是商業銀行,其他參與主體的市場份額還不大,其參與市場運作的工具如融資融券等都是短期的,中長期的很少;二是由于中國金融市場還不完善,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存款,比較少地依靠市場發行債券、票據等批發性融資;三是從實際效果看,影響中國銀行流動性的主要因素是貨幣信貸政策。除此之外,一些重大的制度變革在某個特定時期也會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產生影響,如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但這種影響是比較短暫的。

    衡量流動性風險,不僅要看資產負債的期限匹配狀況,更要關注銀行的償債能力,有時從指標看流動性缺口較大,但現金流充足,銀行償債能力較強,實際的流動性風險并不大。具體來講:

    第一,對不同類型負債的流動性保障能力應作具體分析。一般認為儲蓄存款的穩定性好于同業存款。但海外監管實踐表明,這種認識不應當被絕對化。首先,從零售與批發的角度看,美國貨幣監理署(OCC)認為,對零售存款的穩定性不能想當然。在中國,無論是零售存款還是批發存款,都沒有明確的存款保險。但是,事實上全社會各個主體都相信其銀行存款的安全性將得到政府的有效保障。其次,從存款期限的角度看,與中國目前監管指標設置中流動性缺口的計算主要以合同期限為準不同,主要發達國家監管機構和風險評估機構明確強調必須依靠實際期限。

    第二,按變現能力確定證券資產流動性保障能力。比如,標準普爾在2007年6月的一份對加拿大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分析報告中,對各類資產的變現能力給出了如下的一般性原則:現金的變現損耗為0;投資級債券的變現損耗為2%~10%;流動性高的股票為5%~30%等。同時,標準普爾還特別指出,同是股票,考慮到優先股市場稀薄,流動性較普通股差,因而,對其應該賦予更高的變現損失率。

    由于金融機構業務多元化、風險分散方式和金融創新工具的過度應用,造成杠桿比率過高。從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來看,杠桿比率過高是金融機構出現較大風險的根源之一,表內大量轉出表外,資本實際不足,最后釀成風險。從美國、加拿大和瑞士等國的實踐來看,美國的杠桿率指標最為簡單,范圍也過小,僅覆蓋了表內項目,鼓勵了銀行的表外投機,形成所謂影子銀行體系,最終未能遏制銀行實際杠桿率的放大,使金融體系成為本輪危機的直接導火索;加拿大的杠桿率指標則延伸到了表外,最終使銀行得以較為平穩地度過了本次全球大危機;瑞士即將實施的杠桿率指標與美國類似,但扣除了一些流動性資產和本國信貸資產。

    單純的資本充足率已不能充分反映銀行業風險和實現監管目標,引入杠桿率指標有望彌補資本充足率指標的不足,這已成為金融危機后國際社會的共識,二十國集團在2009年提出此項建議之后,巴塞爾委員會已著手制定杠桿率的全球標準。因此,中國應吸取國際金融危機教訓,把握各國金融監管改進趨勢,嚴格控制銀行的杠桿比率,包括資本充足率、名義杠桿率(即總資產除以凈資產)、資產的償債能力和負債的期限化管理等,使銀行杠桿比率保持在合理水平,防止高杠桿發展,從整體上保證銀行償債能力。這才是當前加強中國銀行風險管理第一位的任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無論是在經濟平穩發展時期還是金融動蕩時期,流動性問題始終是金融市場關注的關鍵問題之一。值得關注的是,近些年來,按照監管指標測量,中國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狀況并不總是很理想,甚至有時處于流動性比較緊張的狀態,而實際上整個市場的流動性一直非常充裕,因而監管指標反映的情況和實際情況存在相背離的現象。 銀行的流動性與金融市場體系以及整個市場的流動性狀況、銀行體系及其資產負債結構等密切相關。這些方面中國有自己的特點,與國外成熟市場有很大不同,突出表現在以下三點:一是中國金融市場發育程度還比較低,并且比較封閉,受國際影響相對小,金融體系的主體仍是商業銀行,其他參與主體的市場份額還不大,其參與市場運作的工具如融資融券等都是短期的,中長期的很少;二是由于中國金融市場還不完善,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存款,比較少地依靠市場發行債券、票據等批發性融資;三是從實際效果看,影響中國銀行流動性的主要因素是貨幣信貸政策。除此之外,一些重大的制度變革在某個特定時期也會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產生影響,如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但這種影響是比較短暫的。 衡量流動性風險,不僅要看資產負債的期限匹配狀況,更要關注銀行的償債能力,有時從指標看流動性缺口較大,但現金流充足,銀行償債能力較強,實際的流動性風險并不大。具體來講: 第一,對不同類型負債的流動性保障能力應作具體分析。一般認為儲蓄存款的穩定性好于同業存款。但海外監管實踐表明,這種認識不應當被絕對化。首先,從零售與批發的角度看,美國貨幣監理署(OCC)認為,對零售存款的穩定性不能想當然。在中國,無論是零售存款還是批發存款,都沒有明確的存款保險。但是,事實上全社會各個主體都相信其銀行存款的安全性將得到政府的有效保障。其次,從存款期限的角度看,與中國目前監管指標設置中流動性缺口的計算主要以合同期限為準不同,主要發達國家監管機構和風險評估機構明確強調必須依靠實際期限。 第二,按變現能力確定證券資產流動性保障能力。比如,標準普爾在2007年6月的一份對加拿大銀行流動性風險的分析報告中,對各類資產的變現能力給出了如下的一般性原則:現金的變現損耗為0;投資級債券的變現損耗為2%~10%;流動性高的股票為5%~30%等。同時,標準普爾還特別指出,同是股票,考慮到優先股市場稀薄,流動性較普通股差,因而,對其應該賦予更高的變現損失率。 由于金融機構業務多元化、風險分散方式和金融創新工具的過度應用,造成杠桿比率過高。從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來看,杠桿比率過高是金融機構出現較大風險的根源之一,表內大量轉出表外,資本實際不足,最后釀成風險。從美國、加拿大和瑞士等國的實踐來看,美國的杠桿率指標最為簡單,范圍也過小,僅覆蓋了表內項目,鼓勵了銀行的表外投機,形成所謂影子銀行體系,最終未能遏制銀行實際杠桿率的放大,使金融體系成為本輪危機的直接導火索;加拿大的杠桿率指標則延伸到了表外,最終使銀行得以較為平穩地度過了本次全球大危機;瑞士即將實施的杠桿率指標與美國類似,但扣除了一些流動性資產和本國信貸資產。 單純的資本充足率已不能充分反映銀行業風險和實現監管目標,引入杠桿率指標有望彌補資本充足率指標的不足,這已成為金融危機后國際社會的共識,二十國集團在2009年提出此項建議之后,巴塞爾委員會已著手制定杠桿率的全球標準。因此,中國應吸取國際金融危機教訓,把握各國金融監管改進趨勢,嚴格控制銀行的杠桿比率,包括資本充足率、名義杠桿率(即總資產除以凈資產)、資產的償債能力和負債的期限化管理等,使銀行杠桿比率保持在合理水平,防止高杠桿發展,從整體上保證銀行償債能力。這才是當前加強中國銀行風險管理第一位的任務。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