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1 01:52:5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楊井鑫 發自北京
銀行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服務無疑是比拼的一項重要內容。日前,一份名為《中國銀行業客戶滿意度測評結果》在業內引發軒然大波。由于5家大銀行的評分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銀行服務質量問題,再度引起關注。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近日采訪中了解到,在銀行紛紛對服務進行改進的同時,該報告的數據權威性也受到了部分銀行業內人士的質疑。
5家銀行滿意度評分低于均值
中國質量協會、全國用戶委員會日前發布了 《中國銀行業客戶滿意度測評結果》,并給銀行客戶的滿意度進行了打分和排名。其中,郵儲、工行、建行、興業以及農行5家銀行的滿意度得分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引發了大家對銀行服務更多的抱怨,多家銀行因此召開全行會議進行反思和服務改進。
“客戶是銀行的衣食父母,銀行服務最終也是希望得到客戶的肯定。從該份報告看,5家大行的評分都在行業平均水平之下。由此可見,銀行需要對服務進行改進。”某國有大行人士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針對這份報告,銀行專門召開了視頻會議,商討對服務進行整改的方案,也和中國質量協會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溝通。
從該報告內容看,調查時間為2012年1月10日至3月10日。其測評以銀行對個人業務服務為主要內容,包括整體客戶滿意度、營業廳服務、網上銀行以及銀行卡業務。測評對象包括了國內銀行業務占有率較高的15家銀行,分別為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中信、光大、華夏、浦發、廣發、平安、興業、民生和郵儲。
根據調查結果,銀行業客戶滿意度平均得分為77.4分。其中,光大、民生、中行、華夏、浦發、廣發、招行、交行、中信以及平安10家銀行的滿意度得分高于行業得分,郵儲、工行、建行、興業以及農行5家銀行的滿意度得分低于行業平均得分。
“大多數小銀行在地方上的口碑很好,這是調查中的一個發現。”中國質量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中質協報告取樣受質疑
中國質量協會的身份似乎給該報告烙上了“權威”的印記,然而很多銀行人士對結果并不認同。
“中國質量協會這份報告,并不能反映行業內客戶對銀行的滿意度,其中最大的一個誤差因素在于樣本的選取。”一家國有銀行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質量協會在這次調查中扮演了第三方的角色,但是該協會此前并沒有從事金融行業數據調查的經驗,在樣本選取上并不合適。
記者從中國質量協會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這次調研完全是通過電話完成的。針對15家銀行,在全國7個城市隨機選取1500個電話進行采訪,每家銀行的采集數據達100個。“我們會對客戶進行詳細的訪問,包括客戶忠誠度、不滿意的原因等,然后得到一些綜合性分數,再將數據百分化。”
“中國質量協會的報告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客戶對銀行的態度,但是可能反映得并不全面。”一家專業數據分析機構人士認為,樣本的選取確實還需要更加精細化。該人士表示,銀行之間的得分比較相近,這種數據采集的樣本要更多,以避免客觀誤差過大。同時,15家銀行的客戶數量差異較大,樣本在小銀行的代表性更高,而在大銀行的代表性較弱。
“在客戶的分布上,小銀行可能主要針對的是高端客戶,而大銀行一般客戶群體較廣泛,這也是銀行之間的差異。”上述分析人士認為,單純隨機的采集數據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分析,從而對數據進行修正。對調研的對象要分類,形成一份較全面的市場調研報告。
據了解,中國質量協會從事鋼鐵、汽車等行業的數據調研多年,而這次針對銀行、保險行業的數據調研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