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8 02:07:43
本次溫州金改方案中,“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制為村鎮銀行”頗讓業界心動。
每經編輯 裴文斐 每經記者 胡俊華 發自溫州
裴文斐 每經記者 胡俊華 發自溫州
“國務院把金融體制改革試驗區定在溫州,我們這批人再次向金融機構進軍的時間到了。”國內首家股份合作制信用社創始人楊嘉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豪邁地表示。
而作為在身份上最接近正規銀行機構的小額貸款公司 (以下簡稱小貸公司),自然就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之一。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在“探路溫州金融改革”高峰論壇上坦言:“我希望年內將1~2家小貸公司轉為村鎮銀行,作為試點。”
在金改試點背景下,小貸公司轉制村鎮銀行第一單能否落戶溫州?當人們聚焦小貸公司“蝶變”時,幾位民間借貸從業人士向記者透露,相比村鎮銀行,他們更希望有新政策打破枷鎖,鼓勵小貸公司進一步發展。
1~2家年內或轉村鎮銀行
本次溫州金改方案中,“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可改制為村鎮銀行”頗讓業界心動,溫州市甌海恒隆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建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在現有政策下,身邊很多同行包括自己,大多抱有轉為村鎮銀行的愿望。
“當時我們在起草時就是跟銀監會爭論這個問題,銀監會最終將其寫在方案里。既然寫了我們就要試一試。”張震宇介紹,“溫州三十幾家小貸公司不可能同時轉為村鎮銀行再發展。但是到此為止,不要貪戀做成更大規模銀行,否則意味著失去了村鎮銀行的意義。”張震宇指出,“我個人認為,年內或可以轉1~2家作為試點。”
“我現在擔心是人才,人才是我們所有金融機構,包括小貸公司的一個弱項,現在我們所有的辦小貸公司的人,總經理都是銀行出來的,所以溫州的小貸公司才能辦得那么健康。”張震宇如是認為。同時他也提醒,本次改革的目的,并非單純地把所有小貸公司轉為村鎮銀行而已。“改革不是為了辦這個機構,改革主要是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機制。”
不過,亦有官員指出,小貸公司一旦轉為村鎮銀行,就要接受銀監會監管,過去小貸公司的風控經驗或將不適用于村鎮銀行。
對此,央行溫州市中心支行行長吳國聯表示,如果沒有堅實的后盾,銀行是無法抵擋一些突發事件的,比如擠兌。小貸公司轉為村鎮銀行,具體條件、規定還沒有執行,現在尚不具備轉換條件。
正如吳國聯所說,本次溫州金改目前尚無正式細則出臺,小貸公司申請轉為村鎮銀行,還要參考2009年銀監會發布的 《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暫行規定》。張震宇指出,其中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主發起人、持續營業3年及以上且最近2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不良貸款率低于2%以及擁有優質的管理團隊是轉換的必要條件。
小貸公司爭當主發起人
據銀監會2007年頒布的 《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第二十五條規定:村鎮銀行最大股東或唯一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最大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20%,單個自然人股東及關聯方持股比例不得超過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10%。
這意味著,一旦轉為村鎮銀行,原先的小貸公司董事長不僅要放棄職位,而且還要拱手將果園里“最大桃子”讓給銀行。因此,村鎮銀行能否由民營資本發起成為本次改革的另一焦點。
張震宇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改革十二項任務中,“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依法發起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其中“發起”一詞耐人尋味。
“所謂發起,不一定是主發起。但是我們正在爭取,使小貸公司能夠作為主發起人,直接轉為村鎮銀行,這是銀監會要進行探討的事情。”張震宇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指出,溫州金改提出了民資介入金融機構,旨在打破常規。但是從國家宏觀角度看,資本、管理和風控將是國家考慮的核心問題。
“民資的村鎮銀行風險到底如何控制,特別是關聯性交易、關聯性貸款怎么來控制,這是具有技術性的。”劉元春認為,“這里面存在很多利益相關體,怎么才能使相互之間的利益風險轉嫁給一般的居民,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這一關過不了,那我們在這里呼吁降低門檻,在轉制村鎮銀行、發債、股權投資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改革,不會有重大突破。”
0.5倍杠桿率枷鎖亟待打破
其實,小貸公司的“求生之路”并非只有轉制村鎮銀行,一些小貸公司老總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如果借著溫州金改的“東風”,打破小貸公司身上的枷鎖,自己很愿意繼續經營小貸公司。溫州甌海恒隆小額貸款公司總經理黃建勤更是坦言,市場上對小貸公司的需求比村鎮銀行迫切。
“如果再不放寬現行的管理模式,我堅持不下去了,小貸公司的盈利水平并非外界認為的那么好。”黃建勤介紹稱,“比如負債規模,省政府批準我們的負債比率是1:1,即可以按我們注冊資本金額100%的比例向銀行融資,但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的負債比率是1:0.5,3億資本金,最大只能做到4.5億規模。”
黃建勤的擔心不無道理,溫州金改方案里提到,3年以后會達到100家小貸公司。由于小貸公司的利率市場化競爭激烈,隨著日后機構數量、規模擴張,能否維持現有的高利率水平成了未知數。
“我估計,隨著改革的推進,小貸公司高利率肯定會趨于下降,甚至會被商業銀行利率同化,如果真到那天我會放棄小貸公司。”黃建勤坦承,雖然小貸公司比村鎮銀行更有市場需求,但是在現有管理模式下,我寧愿選擇轉為村鎮銀行。
新中國首家私人銀行創始人方培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可以考慮靈活管理注冊資本金0.5倍杠桿的規定,比如對于做得好的小貸公司,適當放寬,從80%到100%,甚至200%。”
根據媒體公開報道,廣州花都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張化橋在去年第二屆小額信貸創新論壇上指出,小貸公司“現在0.5倍的杠桿率本來就是非常錯誤的事情,按這個杠桿率,有一塊錢只能貸五毛,而且很多小貸公司基本上都沒有用足0.5的杠桿”。
小貸初衷是服務“斷層”
一些民間資本家指出,希望政策寬松鼓勵小貸公司成長并非意味著一味做大,方培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小貸公司就要發揮“小額”的優勢,不要盲目做大。同時希望更多的小貸公司能辦到農村去。
張震宇也持有類似的觀點。“早在2008年,我們就向小貸公司經營者強調,不要貪圖做大,而要發揮‘小’的特點,小貸公司就要為小企業服務。”
事實上,成立小貸公司的初衷是為了豐富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彌補股份制商業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無法觸及的服務“斷層”。
“我們現有金融體系中,民間借貸是一個‘斷層’,填補的方法就是要為其搭建平臺,小貸公司正是其中之一,此外還包括村鎮銀行、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和民間資本管理中心。”
亦有民間人士認為,目前小貸公司的發展已經偏離了中央政策。
方培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指出,小貸公司應該是為解決“三農問題”而生的。“現在小貸公司數量還遠遠不夠,中央建立小貸公司的初衷是為‘三農’服務的,但現在大部分都設在城鎮里。所以我建議,應該不要把小貸公司轉為村鎮銀行,放寬小貸公司的數量限制,要求其專注自己的市場,用自己的錢放貸,不吸收存款。”方培林告訴記者。
2008年5月4日,銀監局、央行共同發布 《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小貸公司在堅持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原則下自主選擇貸款對象。小貸公司發放貸款,應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鼓勵小貸公司面向農戶和微型企業提供信貸服務,著力擴大客戶數量和服務覆蓋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