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5 01:37:3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二A股似無頭蒼蠅,多空雙方均顯浮躁。收盤滬綜指漲0.01%報2388.83點,深綜指跌0.88%報936.51點,創業板指跌1.29%。
大盤全天波幅近3%,收出帶較長上影線和下影線的放量十字星。這樣的走勢以往并不常見,可能令部分市場人士困惑。
從分時走勢看,股指上午先在銀行、保險、地產、石油等權重股拉抬下漲升,滬綜指甚至創出本輪反彈新高。其后創業板個股再度慘烈殺跌,引發多數個股陪跌,股指拐頭向下,局勢一度岌岌可危。午后水泥、金融創新概念股輪流上拉和護盤,最終企穩。
歐債危機忽然升級,外圍股市隔夜大幅殺跌,這種情況下A股能走出這樣的走勢應算不錯。筆者認為,存準率未于上周末宣布下調實際上保留了多頭們的利好指望,短期內有利于維持其操作時的底氣。就中期因素看,多頭們的底氣主要來自“經濟已經或即將見底”的預期。
經濟見底回升不見得總是好事,關鍵得看其是如何回升的。如果通過適度放松貨幣、適度放松樓市調控、適度增加些固定資產投資等手法,經濟增速確有可能拐頭向上,但這樣回避主要矛盾的拐頭未必能持續,且可能積累起嚴重的、不可調和的危機。
上述這些政策手段較容易操作,阻力也相對較小,只要有這種“比較容易”的特征,通常都不會是好手段和好政策,通常也不會有什么好結果。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多年來我們一直尋找“較容易”的事做,所以留下的一般都是硬骨頭,需要較大的魄力才能解決。
最困難的無疑是提振消費了,而消費是不能僅靠刺激的,因人們的消費只是種本能,根本無需別人指點。這些年來,我們的消費并沒實質性提升,反可能因通脹進一步萎縮。對于消費,投資者不一定得關注消費金額,更要看消費實物和服務。打比方說,去年上館子10次,今年9次,雖然今年消費金額增長,但實質上是消費萎縮。
A股市場流動性最為緊張階段已過,這應有利于股市。然而,因制度建設方面雖有進展,但速度和力度均不盡如人意,故市場參與度或正在下降,不少長線資金身心疲憊而漸漸淡出,這應是利空因素。創業板退市制度建設當然是好事,只是此事在短期內或妨礙市場參與積極度,所以對股市影響應是向下的。
這兩年極可能是“多層次市場”發展的關鍵年份,A股以往的特色整體應會漸漸減少,新事物將層出不窮,因此以往一些經驗被徹底顛覆的機會就極大,系統性機會和風險將同步存在。對此,投資者應有相對充分的心理預期,風險承受度高的投資者才更適合操作。
雖然退市制度暫構成壓力,但大盤不見得就此回落,短線或平衡震蕩,這一方面是因銀行股業績暫強,另一方面是因券商、金融創新概念股有個較明顯的炒作時間節點——下月上旬的 “金融創新大會”,在此之前主力往往會積極主動。只要個別股票保持極強勢,如浙江東日之類,則人氣大體就能維持。
不過在操作方面,目前謹慎的投資者應可尋機逢高減持,不必非得等到“降準”后才操作,也不必非得等到“金融創新大會”后才操作,多少得提防主力提前行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