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1 01:40:12
從五方面實現養老保險積累基金的保值增值
尹志遠(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副司長)
全國基本養老基金累計結余額已由2000年的940多億增長到2011年的1.9萬億,隨著時間的推移,實現保值增值的問題日趨突出。當前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參保人員的保命錢,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為此應該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要依法行事。社會保險基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國務院規定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不得違規投資運營。
第二、要建立養老保險積累基金投資管理體制。這既包括機構的設置、職能分工、管理機制的內容,也包括融入資本市場的內容。此外,目前全國養老保險積累基金結余的1.9萬億是分散在各個地方的,要解決好現有積累基金歸集的問題。
第三、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投資運營辦法,包括投資原則、投資渠道、投資項目等。
第四、要制訂確保基金安全的有效措施。《社保法》明確規定社會保險基金安全第一,首先要講安全,其次才要有較高的回報率。
第五、要建立基金投資運營的監管體制。確保養老保險積累基金安全,實現保值增值,不僅是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所有從事基金投資運營機構的重要職責,這就需要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基金投資運營的監督管理機制。
養老基金呈絕對增長投資很有必要
鄭秉文(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我國養老基金呈絕對增長趨勢,按照目前的費率、補助力度、擴面速度、投資回報率等,城鎮基本養老金結余到2020年大概為9萬億到11萬億,五險基金為15萬億左右。由于內部的投資體制落后,基本存銀行,收益率太低。而從國外經驗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養老金相繼進入資本市場。因此我國養老金的投資很有必要。
對于養老金入市,市場有幾個誤區。第一就是擔心養老基金進入股市后,待遇不能當期發放,而這個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因為發放在前,投資余額在后,據預測我們的制度窗口期能有8~10年。我國2.3億農村務工人員,絕大部分沒有加入養老保險,如果以一年加入2000萬的擴展速度能擴十年,而十年之內會有新的加入者,這就是窗口期。在窗口期關閉前,投資永遠有余額,當期收入永遠大于當期支出。
第二,市場往往誤解認為這一改革就是炒股票,實際上改革應是制度改革,股票投資只是其中一部分。對制度信心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有賴于投資體制的改革。
養老金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是基本要求
熊軍(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規劃研究部副主任)
關于養老金應由中央還是地方管理,一直是輿論爭議的焦點話題。必須明確,養老金入市最終目的是資產的保值增值而不是誰有資產的管理權,因此站在這個層面來看誰來管理更有利于專業化、市場化,這個問題就很清晰了。
“專業化、市場化”是養老金投資運營的根本要求,也是全球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主流方向。所謂市場化的內涵就是依據金融市場開展運營——通過金融市場提供的金融工具實現收益,利用專業金融機構獲取超過基準的超額收益。而專業化的含義則是:需要把基金事務管理和投資管理區分開來,同時需要按照市場化的要求來建立管理機構、集中優秀的投資管理人才。
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關鍵是優秀的受托管理人。很多人認為養老基金投資管理就是找兩家基金公司,把錢一委托出去這個過程就完了——其實完全不是如此,養老金的管理過程相當復雜。首先第一個層級是要確定投資目標、風險政策、投資基準,制訂戰略資產配置和戰術資產配置,資產配置再平衡。這是最重要的環節,是受托人的職責。之后才到下一個流程——構建組合和管理項目,在此環節才涉及投資管理人。
如何選擇基金管理人也有復雜的標準。管理機構必須有好的治理結構,有完善的機制和運營體制。一定要有獨立的投資決策權,否則無法專業化也無法建立問責機制;二是要有管理的靈活性,以適應市場化運營需要,不能簡單套用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制度來建立機構;第三要公開、透明,受到全社會監督,防止利益輸送。
養老金的資金期限較長,我們追求的是一個長期的投資目標。這就需要有一部分資金配置股權資產。在各類資產里進行比較,當投資期限被拉長后,股權資產收益和風險的配比關系會比債權資產優化很多。養老基金組合中大量的風險主要是由股權資產貢獻的,它會產生波動,對監管部門來說這是很大的挑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