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5 01:51:2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魏玉卿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魏玉卿 發自北京
南方基金的首席策略師兼基金經理楊德龍表示,“央行下調存準率符合我們的判斷,意味著保增長已成為政府調控的首要任務”。
結合上周公布的宏觀數據看,經濟增長的下滑還在延續,如果不釋放積極的政策信號,市場的悲觀情緒還會加重。“央行此次降準與市場預期未來政策會走向放松的趨勢是一致的。上周陸續公布的4月份信貸、進口等數據顯示內需疲弱沒有好轉跡象,央行周末就采取了行動,是很及時的。當然也顯示出對經濟增長的擔憂。”上投摩根研究總監王炫解讀稱。
北京某基金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流動性釋放意味著通脹不再是政策的主要擔憂,持續走低的貨幣供應量增速需要政策做出積極反應。否則,經濟增長的回落一旦形成穩定預期就很難扭轉。
“單純看流動性指標,就可以看到股市仍然處于不活躍狀態,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強。顯然高風險的股票當前還無法受到追捧,債券、定期存款等低風險品種還是很多投資者的首選。”上海某基金公司的專戶投資經理延續著防御性的投資原則。
“今年股市的上漲更多來自于股價向價值均值的回歸,這主要是基于對當前估值的判斷。所以雖然趨勢上很難看好股市,但我們仍然可以找到可以投資的股票。”深圳某基金負責社保組合的基金經理堅持著一貫的注重個股的投資風格。這與今年社保管理人會議上戴相龍理事長對股市的看法是一致的,即股市有投資價值空間。
回顧歷史,降準、降息這樣的政策往往需要累計效應,才可能形成對股市的更強支持。如果從實體經濟的角度看,一次降準對其影響是有限的,因此股市不可能對此做出太強的反應。在物價上漲壓力減緩的背景下,多次降準必然刺激實體經濟的復蘇。
“我的基本觀點,如果經濟增速回落到8%左右,CPI在3%左右企穩,存款準備金率需要下調到18%,意味著還需要4次的降準,股市才可能呈現正面效應。”上述基金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利好因素正處于累計過程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