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3 01:03:5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溫州銀行上海分行獲悉,為了使客戶維持較高的收益,該行采取了讓利客戶的策略。
每經編輯 裴文斐 每經記者 胡俊華 發自上海
裴文斐 每經記者 胡俊華 發自上海
“雖然溫州銀行在滬設立分行剛滿兩周年,但目前已累計銷售理財產品3億元,客戶獲得的平均收益率高于同業水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溫州銀行上海分行獲悉,為了使客戶維持較高的收益,該行采取了讓利客戶的策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對多家城商行滬上分行調查后發現,與大行相比,城商行面臨網點少、品牌接受度不高等短板,但零售業務正越來越被城商行所重視,而理財產品正成為城商行異地分行突圍利器。
零售短板
“對我們分行來說,目前對公業務仍是業務重心,零售業務已成為很好的補充。”昨日,一位城商行上海分行個金部中層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高端零售與中小企業業務是該行未來業務重點。
該人士也坦言,個人業務是城商行的短板,“目前國內銀行盈利模式仍以吃利差為主,對個人業務來說,城商行還處于學習成長階段。”
“面對網點少、信用風險高等不利局面,城商行零售業務發展一開始就舉步維艱。”另一城商行零售業務中層管理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城商行必須找到與大行差異化的競爭路徑。以該行為例,其在滬網點數量在10個左右,零售網點少,“對老百姓來說較不便利”。
寧波銀行一位個金部管理人士對記者表示,“個人業務是銀行綜合能力體現,包括創新能力、業務風控、銀行文化等,比如最近市場流行怎樣的理財產品,反應快的銀行可以跟進,反應慢的就跟不上。”
該人士同時表示,個人業務也對客戶管理系統提出很高要求。比如,如果個人客戶賬戶上突然增加了20萬元,客戶經理會致電問詢,抓住商機,所以個人業務需要持續關注、跟進,這都會耗費大量資源。
正在申請上市的一城商行零售部老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戲稱,該行異地個人業務尚處“小米加步槍”初級階段。“個人零售業務關鍵還是先積累客戶,客戶基數大了才能做大數法則。”
“個人零售業務不同于公司業務,必須循序漸進發展,不能簡單依靠少數資金大戶入駐實現爆發式增長。”該老總表示,“一些個人資金大戶比較趨利,資金輾轉視各家銀行優惠力度而定,這對銀行個人業務長期發展非常不利。”
理財發力
對于城商行的個人業務,理財產品成為重要的突圍業務之一。
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城商行在發行理財產品方面增速明顯,數量已與國有銀行幾乎持平。2012年4月,90家銀行在境內共發行1903款個人理財產品。其中,50家城市商業銀行發行了485款,環比增加102款,相應占比大幅上升4.55個百分點至25.49%。
“城商行選擇通過產品競爭市場,不斷推出優質理財產品吸引客戶,理財產品的最大優勢在于成本相對低廉,承諾高收益銀行雖然要讓出一部分利益,但是總體仍實現盈利。”前述零售部老總表示。
“期限短、高收益、保本型”已成為多家城商行所發理財產品的標志,普益財富數據顯示,4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平均期限為130天,平均預期收益為4.84%。相比之下,城商行理財產品收益多高于平均,期限也要短得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溫州銀行上海分行獲悉,該行2011年至今,共發行31期理財產品,全部實現產品預期收益。“理財產品主要投向債券及票據,收益率半年最高可達5.8%,頗受市場追捧。”該行相關人士表示。
“產品發行價格與市場份額呈倒掛,投資于同一個項目的理財產品,如果是城商行發行,產品收益率會比大銀行高。”一城商行高層也告訴記者。
對銀行來說,理財產品賣得好,不僅能夠吸收存款,同時也能為銀行帶來大量客戶,杭州銀行一客戶經理向記者坦言,收益和是否保本是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最關注的問題,在這幾點上保持長期競爭力就能增加客戶粘性,使其成為該行的忠實客戶。
多方突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公司業務仍是城商行異地分行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但是從戰略角度來說,一些實力較強的城商行已經看到零售化的趨勢,并開始提出向零售銀行轉型。
前述溫州銀行上海分行資深人士稱,該行市場定位是“立足中小、貼近市民、服務溫商、融入上海”,目前在滬高端零售將成為業務發力點之一。
“我們無法與股份制商業銀行比拼特約商戶、搞促銷,所以要研發自己的業務特色。”該溫州銀行人士稱。
“比如,為了與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錯位競爭,我們更強調貼心服務,根據客戶收益、風險和流動性的不同需求組合,在理財產品期限和收益率上為高端客戶提供靈活的定制服務。”該人士表示,“另外,針對成功人士和企業家融通資金的需求,我們最近新推尊享白金信用卡,更顯靈活與便利,100%預借現金,授信額度提高到50萬至100萬,同時開展特色分期業務,比如客戶前面幾期每月還1%,最后一期還清剩余部分,減輕客戶資金壓力。”
該人士還表示,為了獲得競爭優勢,該行目前提供多種免費的零售服務,如網上銀行、ATM取款、“柜面通”跨行存、取款通存通兌,且免收手續費。
“我行政策是一行一策,公私聯動營銷。”另一城商行市場部老總對記者表示。“比如說,北京大企業多,那么零售業務可以跟進營銷到員工層面,比如發聯名信用卡以及提供財富管理業務;長三角中小企業多,小業主和企業是一體的,可以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深圳高新技術私營企業多,零售業務要盯住企業高級管理層。”
“總之,對公的門打開了,對私服務的門一定不要閑著,一定要混進去看看能賣點什么。”該城商行市場部老總稱,“一定要打破以前公私業務營銷之間的壁壘,發揮小銀行靈活的優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