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4 01:28:28
備受社會關注的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鉻渣污染事件,因為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和重慶市綠色志愿者聯合會將其告上法庭,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目前案件已進入庭審階段。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成都
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成都
備受社會關注的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陸良化工)鉻渣污染事件,因為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和重慶市綠色志愿者聯合會將其告上法庭,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昨日(5月23日),該案件在云南開庭,當天為質證階段,庭審今日還將繼續。
原告方律師曾祥斌向 《每日經濟新聞》透露,此次訴訟要求陸良化工、云南省陸良和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平科技)停止侵害、消除危險、賠償因鉻渣污染造成的環境損失1000萬元人民幣的請求不變。
實際上,除自然之友提出來的1000萬元賠償外,陸良化工還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資金缺口,陸良化工總經理范朝云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給鉻渣解毒的資金,其規模就高達2億元。
一份陸良縣環境保護局向當地政府上報的《陸良縣環境保護局關于加快歷史遺留鉻渣無害化處置進度的情況報告》中提到:“目前,陸良化工欠銀行貸款3490萬元,如不能及時恢復生產,取得銀行支持,企業將面臨破產的危險。”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陸良需要解毒清理的鉻渣大約為20.6萬噸,其中包括堆存于南盤江邊的歷史遺留廢渣14.84萬噸,陸良化工廠渣庫內的4.5萬噸,陸良化工廠老廠區的7000噸,從社會農戶周邊收集非法傾倒運回的3300噸。
據了解,參與解毒的越鋼集團每處理一噸鉻渣,就要收取1200元費用,而武漢方面則相對較低,其價格為每噸570元。
據范朝云透露,截至目前,已解毒清理的鉻渣有7.1萬噸,還有13.5萬噸正待處理。
2011年8月16日,云南省環保廳要求,必須完成老鉻渣庫和現廠內渣庫堆存的全部鉻渣的無害化處理,未經曲靖市環保局驗收,不得恢復生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