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6 01:18:48
在歐元區緊張局勢持續惡化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在展開應對之策。據《中國日報》報道,中國政府正在草擬希臘退出歐元區后的應對方案。
每經編輯 楊芮 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北京
楊芮 每經記者 李澤民 發自北京
歐洲當地時間6月5日,G7財長將就如何應對歐元區債務危機舉行電話會議,探討目前“的歐債問題。
在歐元區緊張局勢持續惡化的同時,中國政府也在展開應對之策。據《中國日報》報道,中國政府正在草擬希臘退出歐元區后的應對方案。財政部和商務部均參與制定應對方案。據一位接近發改委的研究人士透露,雖然歐債危機仍在持續惡化,但之前發改委并未如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應對方案一樣,出臺相應的系統性預案。
危機已是“最后關頭”
G7財長電話會議前,加拿大財長費海提(JimFlaherty)曾公開表示,我們的確將不間斷地討論歐債危機。而包括G7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在內的G20領導人計劃于6月18日至19日在墨西哥舉行峰會。
目前,希臘是否退出歐元區再成各方關注熱點,而作為歐元區第四大經濟體的西班牙最近也深陷危機不能自拔,其經濟規模占歐元區的14%,是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三國經濟規模之和的兩倍。
據經濟數據機構Markit6月5日公布數據顯示,因受到希臘和西班牙問題帶來的沖擊,歐元區所有主要經濟體目前呈現程度不同的下滑趨勢,德國也不能幸免。數據顯示,歐元區5月服務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46.7,創2011年10月以來最低;綜合PMI終值46.0,創2009年6月以來最低。
國際金融機構協會達拉拉(CharlesDallara)曾公開表示,希臘退出歐元的成本將無法承受,很可能會超過先前估算的1萬億歐元(1.25萬億美元)。評級機構標準普爾6月4日發布報告稱,在希臘議會6月17日進行重新選舉后,希臘在接下來幾個月內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至少為30%。
除了希臘,深陷囹圄的西班牙更是成為這次G7財長會議討論的焦點。西班牙銀行業惡化狀況遠超預期,西班牙央行發布數據顯示,西班牙銀行3月底的壞賬率為8.37%,創下18年以來的高點。而4月底西班牙銀行存款減少310億歐元,在3月同比下滑4.2%的基礎上繼續下滑。
中國籌劃應對之策
據《中國日報》網站早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中國政府正在草擬希臘退出歐元區后的應對方案。中國國家發改委下屬的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綜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峰透露,政府正在制定最壞情境下(希臘在今年晚些時候退出歐元區)的應對方案。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此前也曾撰文表示,中國應該為希臘退出歐元區準備第二套方案。為確保希臘退出后歐元區一體化不會受到后續威脅的沖擊,中國必須加入國際合作,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立一個擁有充分信譽的防火墻。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則表示,對希臘而言,留在歐元區的成本并不比退出歐元區要低。近日,在政治持續動蕩的情況下,內外壓力都可能會逼迫希臘離開歐元區。希臘政府和“三駕馬車”之間陷入僵局,恐慌性情緒導致資本和存款外流加劇。
若希臘被迫退出,在匯率、游資沖擊及外匯儲備方面均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沖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宏觀經濟未來也會因為歐洲形勢的迅速惡化而面臨這三方面的嚴峻挑戰。而美元大漲、歐元震蕩所帶來的換匯成本和匯率風險上升的格局,國際資本在構建他們新的資產組合過程中,會增加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中高收益投資比例,歐美經濟的不明朗,全球金融市場的價格波動也會嚴重影響到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調整和其價值的穩定維護。”
對此張茉楠也表示,“目前出現的趨勢是歐洲的銀行業,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臘都出現資本外逃,隨著全球債務前景的惡化,新興經濟體很可能將面臨如去年下半年一樣的全球資本回撤,而且可能在今年下半年進一步加劇,因此,實現新興經濟體經濟和金融穩定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表示:“即使歐債危機惡化,對中國的影響也是可控的。”他還指出,歐債危機惡化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沖擊是不可避免的,而對于中國在外貿方面的影響主要是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他認為依賴性的影響長期以來是被夸大的。“中國外貿的依存度高,但外貿的增加值是較低的。由增加值的角度來分析,影響相對較小。”
“而從應對角度看,希臘退出歐元區是一個比較極端的設想。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極端的狀況,影響和沖擊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影響可控的背景下,個人認為不必過度反應。”張茉楠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