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7 01:23:54
每經編輯 董華 每經記者 李凱
董華 每經記者 李凱
昨日(6月6日),眾祿基金研究中心的第三方銷售業務開始正式上線運作,其也成為最早上線運作的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對于第一天的銷售情況,公司負責人表示還不錯,但具體數據不方便透露。
在眾祿基金網首頁,有一則廣告語:眾祿基金網正式上線,基金進入投顧時代。
基金業真的進入投顧時代了嗎?投資者首日重點的咨詢問題和基金業內部人士的分析,均指向了投顧能力——其優與劣,是第三方銷售生存好與壞的根本。
第三方銷售昨日現首單
昨日,籌備已久的眾祿基金正式運作第三方銷售業務。對于第一天的銷售情況,公司負責人表示:“從銷售情況來看,第三方銷售業務還是比較受歡迎的,線上線下前來詢問的人絡繹不絕,也有一些確定的開戶量。”
上述負責人還指出,具體的銷售數量還是不方便透露;在昨日的銷售中,不但有一些老面孔,更重要的是有一些新客戶。
記者也從與眾祿合作的一些基金公司處了解情況。相關基金公司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我們只是一些貨幣基金參與 (第三方銷售),基本上就是一個上線的過程,主要是老基金的一個持續營銷,沒有新基金申購,所以也就是一個正常的量。”
據了解,2006年3月,眾祿基金開始從事基金理財服務,是最早一批做基金投顧業務的研究機構。對于自身的投顧能力,眾祿基金顯得比較自信,其短期目標是6月底至少上架22家基金公司,長遠一點的目標是建成覆蓋95%公募產品的基金超市。
此外,在眾祿之前,好買基金本來是準備5月下旬上線,但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由于系統測試的問題,好買不得不暫時擱淺上線計劃,將繼續進行測試,延遲至6月上線。
考驗機構投顧能力
第三方銷售興起,主打 “投顧牌”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昨日第三方銷售正式開閘,是不是意味著基金業“投顧時代”來臨了呢?
從基金第三方銷售審批一直到最后誕生,整個過程都備受爭議,很多基金業內人士都不看好基金的第三方銷售,最根本的是不認可第三方銷售的投顧能力。眾祿基金負責人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前來詢問的投資者,問題集中在投顧業務的能力上。
事實上,相比其他基金銷售渠道,第三方在費率上沒有多少優勢,眾祿本次的費率最低是四折,而基金公司網站上的直銷費率一般也是四折。由于沒有費率的優勢,投顧業務能力自然成了第三方在市場上發力生存的根本點。
一位資深渠道經理表示,基金贏得口碑的關鍵是業績,而第三方所謂的 “投顧”同樣需要用成績說話,如何進行資產的配置?如何進行時點選擇?對于剛剛興起的第三方來說,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去證明,因此目前來評價“投顧時代”,或許用一句老話來形容比較合適——前景光明,道路崎嶇。
除了投顧能力,還有另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即目前基金銷售市場前端情況。
據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基金的銷售情況依舊很不理想,尤其是在近期國際經濟局勢動蕩、市場風險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基金銷售更是難上加難。
某基金公司資深渠道經理表示,權益類產品不好賣,股票類產品非常難賣,債券類的產品也不好賣,目前市場還是非常疲軟。市場的修復還沒完成,整個市場還是在過冬。
在這一背景下,新誕生的第三方銷售無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