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開源控股賬本玄機:同一資產的兩張面孔

    2012-06-26 01:31:19

    每經記者 郭榮村 發自廣州

    川劇絕活“變臉”,在資本市場上時不時被一些資本運作高手活用。

    2009年,部分股權被注入港股上市公司開源控股 (01215,HK)之后,日照鋼鐵有限公司、日照型鋼有限公司和日照鋼鐵軋鋼有限公司3家公司連續兩年為前者貢獻了5.6億港元和1.24億港元利潤,但在2011年,這3家公司卻因虧損3.3億港元而拖累開源控股虧損4億港元。

    反差在于,這3家公司并未對日照鋼鐵集團的利潤造成影響。據媒體報道,日照鋼鐵2011年年度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數據是,該集團2011年稅后凈利潤達24.5億元。當年,我國鋼鐵行業整體不濟,多家鋼鐵企業虧損,日鋼能夠獲取超過20億元的利潤,堪稱一枝獨秀。

    數字“打架”背后,正值日照鋼鐵被山東鋼鐵重組的關鍵時刻,杜雙華既是日照鋼鐵集團的掌門人,也是開源控股的實際控制人,他旗下的同一資產似乎在內地與香港呈現兩張面孔:一張帶來盈利,一張帶來虧損。這背后,到底藏著怎樣的玄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采訪日照鋼鐵集團、開源控股及鋼鐵行業分析師,對此事進行調查。

    數據打架

    最近,開源控股的股吧里異?!靶[”,喧鬧所指,是開源控股的3家聯營公司帶來的虧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開源控股2011年年報發現,該公司當年銷售業績為3.3億港元,但虧損4億港元,這4億港元的虧損中,三家聯營公司“貢獻”了3.3億港元。

    開源控股稱,“從事鋼鐵生產的聯營公司的虧損,是造成整個集團虧損的主要原因。”

    記者查閱公告發現,開源控股所稱的聯營公司即為日照鋼鐵有限公司、日照型鋼有限公司和日照鋼鐵軋鋼有限公司。目前,開源控股市值僅23億港元,而其收購3家公司部分股權的代價達52億港元。

    這部分股權是在杜雙華入股開源控股后才注入后者的。

    2008年11月,杜雙華通過其持有 85% 股 權 的 Happy SinoInternationalLimited以5500萬港元的代價,閃電購入開源控股4.4億股份,一舉成為開源控股第二大股東。之后不到一個月,杜雙華又增持了2.6億股開源控股股份。

    2009年1月,停牌8天的開源控股發布公告稱,以52億港元收購上述三家鋼鐵公司30%、30%和25%的權益。

    截至2011年末,杜雙華及HappySinoInternationalLimited公司共持有開源控股12.98%股份,另外,日照鋼鐵高層張和義擁有開源控股12.83%股份。這樣算下來,杜雙華及日照鋼鐵相關人士共擁有開源控股25.81%的股份。

    資產注入后,開源控股2009年財報顯示,公司當年收入只有2億港元,溢利卻高達17.4億港元,該年度3家聯營公司為開源控股帶來了5.6億港元的利潤;2010年,開源控股雖然虧損了2300萬元,但聯營公司貢獻了2.9億元的利潤。

    直到2011年,這3家聯營公司的盈利能力急轉直下。

    與開源控股交出的財報形成對比的是,日照鋼鐵集團的業績卻十分養眼。

    據媒體報道,杜雙華在2011年度總結大會暨管理團隊交替會議上透露,2011年,日照鋼鐵本部產鋼1203萬噸,產材119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581億元,實現利稅63.7億元,稅后凈利潤達到24.5億元。

    如果以3家聯營公司平均接近30%的權益為開源控股帶來3.3億元的虧損來測算,這3家公司對應為日照鋼鐵集團“貢獻”的虧損額在10億港元左右。

    鋼鐵板塊資產出現約10億港元的巨虧,日照鋼鐵集團又何以能取得20多億元的利潤?

    盈利之謎

    據媒體報道,已有開源控股香港投資人對此提出過質疑,認為杜雙華在刻意操縱利潤。日照鋼鐵副總經理王立飛解釋稱,“日鋼是集團公司,(存在)多板塊業務”。

    按王立飛的意思,雖然上述3家公司出現虧損,但是還有其他板塊的盈利來填補。

    那么,這3家被媒體稱為日照鋼鐵集團核心資產的公司,到底在集團業務中占有多大比重呢?

    開源控股在2009年初收購這幾家公司部分權益時對收購對象的情況進行了披露——

    日照型鋼有限公司運營一間生產廠房,年產能超過100萬噸鋼產品,截至2008年底,資產總值超過50億港元,其中固定資產超過6億港元。

    日照鋼鐵有限公司實力更強,共運營5間生產廠房,年產能超過1100萬噸鋼坯,資產總值超過200億港元,固定資產超過140億港元。

    日照鋼鐵軋鋼有限公司運營4間生產廠房,年產能超過800萬噸鋼產品,資產總值超過130億港元,固定資產超過60億港元。

    中宇資訊熟悉鋼鐵行業的分析師申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公告中的鋼坯產量代表的是粗鋼產量,即一般鋼鐵公司公布的鋼產量。鋼產品則是鋼鐵產成品。

    單從數據看,日照鋼鐵有限公司年產能超過1100萬噸鋼坯的能力,已經非常接近杜雙華公布的日照鋼鐵集團2011年1203萬噸鋼產量。而日照型鋼有限公司和日照鋼鐵軋鋼有限公司合計年產900萬噸鋼產品。申珊分析說,一般鋼產品的產量要少于鋼產量。

    如果上述說法成立,那么相對日鋼集團1200萬噸的鋼產量,上述兩家公司900萬噸的鋼產品在整個集團公司中占據大部分產能。

    為核實這一判斷,6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日照鋼鐵集團秘書處副主任方磊,但該人士表示不清楚具體情況。

    日照集團綜合管理部一位負責外事管理的王姓工作人員解釋,整個集團并非僅這幾家公司,另外還有發電、建材等循環經濟業務。雖然鋼鐵行業形勢不好,但不是說3家公司虧了,整個集團就虧了。當記者問及為何有如此大的業績反差時,上述人士稱沒法很專業地解答。

    6月21日,記者又致電開源控股證券部了解情況,工作人員稱,公司能夠保證開源控股公布的業績的準確性。至于杜雙華公布的數據,則需要向他了解。

    不過,記者發現,開源控股公布2010年3家聯營公司利潤為2.9億港元,按對應股權測算,3家公司整體利潤約為8.7億港元,日鋼集團2010年利潤為45億元,即除去3家公司貢獻的部分,日鋼集團其他業務的盈利約為38億元。2011年,3家公司虧損約10億港元,日鋼集團利潤24.5億元,即其他方面盈利約33億元,似乎沒有問題。

    但記者發現,日照鋼鐵集團的發電、建材等循環經濟板塊幾乎都是圍繞鋼鐵產業進行的,主要包括鍋爐余熱發電、水渣深加工和利用固廢生產水泥等。

    蘭格鋼鐵分析師張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日鋼集團的財務數據的確“很奇怪”。

    她說,其實目前鋼鐵企業基本都在做這種循環利用,武鋼、寶鋼等的綜合利用水平或許比日照鋼鐵還要高。日照鋼鐵在循環利用的盈利占比這么高,令人感覺主輔業務對利潤的貢獻反差太大。

    張琳同時表示,循環利用非常復雜,外界具體算很難算過來。

    “既然是日照鋼鐵公布的數字,就沒有理由懷疑。但是水渣利用是核心煉鋼業務的副產品延伸,發電應為主要廠內關聯業務,所以日照鋼鐵去年核心業務虧損10億港元的可能性不大,相對于往年,應該處于微利狀態?!鄙虾d撝铱偨浝韰俏恼峦瑯颖硎緫岩?。

    巧合重重

    當下正是山東鋼鐵集團重組日照鋼鐵集團的重要時點,相關公司業績的蹊蹺變現被疑與此有關。

    2008年,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山東鋼鐵開始了對日照鋼鐵的重組之路,但這并不是一樁你情我愿的買賣,雖然山東鋼鐵 “有情”,但是當時的杜雙華卻不那么“有意”。當時,杜雙華將日照鋼鐵的部分核心資產注入開源控股。當時業界分析認為,杜雙華此舉是為山東鋼鐵的收購設置資本市場這一障礙。

    到目前為止,這宗并購案已經持續近5年,但拉鋸戰仍在進行。今年年初,山東省政府已經提出,到2013年,山東鋼鐵實質性完成對日照鋼鐵的重組。

    日照鋼鐵集團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山東省已經出臺了相關文件,目前公司正按照文件要求配合政府的工作。從山東省政府目前的態度看,山東鋼鐵重組日照鋼鐵已勢在必行。

    這或許正是杜雙華在對待開源控股的態度上發生大轉彎的根本原因。

    一位開源控股投資人曾向多家媒體發出公開信稱,杜雙華可能是故意做低開源控股的業績,進而打壓股價,然后低價對開源控股實施私有化。但這一說法未經杜雙華方面證實。

    有關研究表明,在港股市場,收購方有時會設計這樣一個“局”:當一個上市公司即將被私有化之前,收購方會派人入駐公司管理層和董事局,隨后打壓股價,最終私有化完成。

    若按這一“流程”,杜雙華入駐公司董事局這一步棋在去年年初已經落下。2011年1月,開源控股發布公告稱,來自日照鋼鐵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和副總經理薛健出任該公司執行董事,公司原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胡翼時調任非執行董事。

    巧合的是,也是從去年開始,開源控股的3家聯營公司出現巨虧。在沒有良好業績支撐的情況下,開源控股的股價的確讓人提不起精神。相對于2009年1月初日照鋼鐵部分資產注入開源控股時最高0.395港元,目前股價長期在0.2港元左右徘徊,幾乎被腰斬。

    熟悉香港資本市場的新鴻基集團金融分析師蘇沛豐告訴記者,一般私有化收購金額會參照資產凈值、盈利能力、同業估值以及股票市值等幾個指標。不過很難猜測某個上市公司的股價是否遭到打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