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中國陷“需求萎縮型”產能過剩困局

    2012-07-10 01:09:23

    世界經濟復蘇面臨的根本問題,是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層次矛盾還未有效解決,全球經濟的潛在總產出和潛在需求構成長期負面影響,“需求不足”與“生產過?!彪p重矛盾將常態化。

    每經編輯 張茉楠    

    張茉楠(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

    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報告顯示,6月份我國PPI同比下降2.1%,連續4個月出現負增長,這說明需求萎縮導致價格大跌已經相當嚴重。事實上,當前全球面臨的本質性矛盾都是“有效需求不足”與“生產過剩”,如果一味的放松貨幣或繼續擴大投資,將加劇產能過剩危機,并間接推升企業債務水平,而那將是更大的生產調整。

    對于實體經濟而言,短期的刺激并不能解決長期的結構性矛盾,世界經濟復蘇面臨的根本問題,是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層次矛盾還未有效解決,全球經濟的潛在總產出和潛在需求構成長期負面影響,“需求不足”與“生產過剩”雙重矛盾將常態化。

    進入二季度以來,全球制造業集體遇冷。歐元區Marki6月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46.4,盡管比5月有小幅反彈,但該指數在過去10個月中,有9個月在榮枯分界線50之下;美國制造業表現也不佳,6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甚至出現萎縮,并創3個月最低水平;而中國6月匯豐制造業PMI指數連續8個月下滑。

    全球制造業集體下滑,這當然有周期性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結構性因素。首先是庫存周期使然。目前,歐美仍處債務危機泥潭中,由于后期需求不容樂觀,大部分企業對原料采購持謹慎態度,導致最終需求低迷,企業進一步補庫存動力嚴重不足。

    其次是全球供需失衡的矛盾還未有效解決。全球經濟的潛在總產出和潛在需求構成長期負面影響。去杠桿化是每一輪危機后的必由之路,次貸危機引起了居民部門的去杠桿化,歐債危機引起的是政府部門的去杠桿。而“去杠桿化”正在改變全球的需求結構。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疲弱的消費需求嚴重制約了發達國家的復蘇進度,其家庭資產負債表遭受嚴重損害,居民消費總需求急速下跌,家庭資產的去杠桿化嚴重影響了這些國家既往的負債型消費模式。

    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留下的需求缺口很難補上,美日歐現階段陷入了規模約為1萬億美元的總需求不足狀態。盡管全球寄希望于亞洲新興市場能夠接過發達國家需求的 “接力棒”,讓中國內需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主要需求動力,但中國消費的增加還不足以彌補美國消費的萎縮。中國家庭消費僅占GDP的35%,美國個人消費總額約10萬億美元,是中國消費總額1.6萬億美元的6.25倍。長期看,如果各國政府繼續靠壓低利率來刺激投資,那么世界經濟將不得不面對“需求萎縮型”的產能過剩危機。

    對于中國而言,產能過剩是經濟增長的長期頑疾。歷史上,我國曾出現過兩次產能過剩,分別是1996年~1999年和2005年前后,與前兩次產能過剩不同的是,本輪產能過剩是重工業部門的普遍過剩。早在2006年,國務院就將10個行業列為產能過剩行業,而到2009年,產能過剩行業幾乎翻了一番,達到了19個。上一輪經濟周期推動的擴張性投資,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表現為更為嚴重的產能過剩。目前,我國制造業平均有近28%的產能閑置,35.5%的制造業企業產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僅鋼鐵、水泥、汽車、紡織等傳統產業,就連風電設備、多晶硅等部分新興產業也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產能過剩。

    對于當前的產能過剩,政策著力點絕對不是一味的放松貨幣或是再繼續擴大投資,而是應該突出結構調整,大力淘汰落后產能,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優化和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在低谷中為下一輪發展夯實基礎。同時,要努力穩定萎縮的市場需求,使行業先進生產能力能夠生存。

    而更重要的是,中國必須改變對投資頂禮膜拜的路徑依賴,否則,在全球需求“去杠桿化”的進程中,產能過剩將是比經濟增速下滑更大的長期威脅和挑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