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2 01:10:3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今年年底中華轎車一定實現扭虧為盈。”在中華十年慶典上,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祁玉民動情地說,回顧中華品牌十年歷程,實屬不易。
從去年開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持續下降,自主品牌企業開始面臨生存考驗。眾多業內人士感嘆,自主品牌正在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
在自主品牌市場一片慘淡的情況下,一直以打造高端自主品牌車型為目標的中華品牌開始逆市上漲。數據顯示,在今年1~5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同比下降2.1%的情況下,中華品牌實現整車銷售59862輛,同比增長8.6%,遠高于整體行業增幅。
經過10年的蟄伏期,華晨將確保中華轎車今年實現盈利,除了裝配1.5T發動機的中華H530和V5,中華品牌今年上市的新車還包括H230和H320,中華品牌的新車開始迎來密集投放期。
對此,祁玉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主品牌想要賺錢,一定要堅持高端化”。他說,在與寶馬汽車的合資中學習到,寶馬在中國不是經營產品,而是經營品牌,所以利潤豐厚。這是中國汽車企業急需借鑒的。
中華品牌今年或將扭虧為盈
祁玉民希望從產品品質到品牌內涵,中華汽車能成為 “中國的寶馬”。他說,“從中華品牌誕生之際,這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要在中國自己本土做最高端的車型,現在看來,這款車賣的還不錯”。
祁玉民說,有評論認為中華車標不夠“洋氣”,華晨汽車決定要對中華品牌的LOGO進行修正。他一再強調,華晨不是要換標,而是要“修標”。顯然,他對于明確定位高端品牌的中華車型,近乎苛責的要求細致到每一個細節。
記者了解到,裝配了全新BM15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中華H530和中華V5也正式量產。同時,駿捷FRV將變身“中華320”升級登場,A0級車型中華H230也即將于下半年上市。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會長饒達表示,華晨是早于國家的創新戰略之前搞的研發,而且是巨額投資。在今年汽車市場整體下滑的時候,中華品牌今年市場上半年增長百分之十幾,表明自主品牌的高端戰略選擇是正確的。
華晨汽車研究院院長邢如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僅研究院,每年圍繞金杯和中華的研發費用投入十億元左右,研發投入占中華品牌銷售收入的比重在5%左右。
在市場表現方面,祁玉民表示,在10萬元以上的自主品牌車型中,中華品牌依舊處于領先地位。在中華十年慶典上,第80萬輛中華品牌汽車正式下線。中華品牌經過10年的艱難發展,終于使得華晨汽車在2012年“揚眉吐氣”。
自從2006年華晨1.8T發動機正式裝配車型之后,其重點打造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在此后幾年內并無下文。至今,其第二款1.5T發動機才開始裝配在H530和V5車型上,這令業界費解。
祁玉民解釋說,“1.8T發動機在當時過于超前,我們很多東西跟不上,出現了欲速則不達的結果,所以市場化并不好。但是1.8T給我們非常大的一個啟發,我們現在已經開發出1.0T、1.3T、1.5T、1.8T、2.0T發動機,所以這次的開發我們一定要產品系列化,還有就是一定要成熟以后再推廣到市場去。”
在產品布局和核心動力總成布局完成之后,中華品牌下一個任務就是實現盈利,改變自主品牌長期在低端市場徘徊不盈利的現狀。
“中華今年是轉折之年,今年一定扭虧為盈,年末中華職工一定發獎。”在自主品牌面臨巨大生存考驗的一年,中華正在逆轉,祁玉民預計,“2012年,華晨汽車計劃實現集團年銷售收入1060億元,整車銷售67萬輛,發動機銷售70萬臺,利稅180億元的‘千億級’目標。”
對外合作是唯一捷徑
祁玉民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未來十年,是華晨非常重要的十年,今年年末會出臺中華品牌下一個十年發展規劃,實現中華品牌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
經歷了中華十年、金杯二十年的發展歷程,華晨汽車認為“國際合作,掌握核心技術”的發展道路至關重要。
祁玉民表示,在核心技術的取得方面,一是要避免閉門造車,可以借助國際技術縮短我們的距離;另外,更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盲目地花錢去買,忽略了引進以后消化吸收的問題。
祁玉民主張和國際知名公司在平臺上、車型上搞深度的合作,在合作中提高中華的技術能力。
以華晨與寶馬的合資項目為例,在合資自主方面,祁玉民向記者介紹了華晨寶馬的“兩條腿走路”模式。在傳統車方面,寶馬愿意在中華品牌車型上進行合作研發,不單獨創立傳統車型的合資自主品牌;而華晨寶馬的合資自主品牌是在新能源領域的共同研發與合作。
他說,“‘合資自主’以哪種方式體現并不重要,關鍵是自主品牌要從中學習到核心技術”。
此外,祁玉民在總結華晨汽車今年來的發展時表示,重要的一點得益于資本市場與汽車產業的良性互動。他說,“華晨汽車多年來的發展,大部分依靠自己融資,因此,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以及華晨多年來在資本市場進行的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是發展自主品牌關鍵支撐”。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華晨汽車盤剝資產,處理了50多億的壞賬,把歷史遺留的問題解決了。此外,通過并購和重組,華晨在四川、江蘇、河南三地進行了一系列的并購,通過并購來擴大布局和規模。
祁玉民向記者介紹,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華晨汽車在“十一五”期間,除了通過資本市場讓資本得以升值以外,資本運作也取得較好的投資回報,這是華晨這幾年能夠良好運轉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祁玉民在介紹“華晨模式”的發展創新時表示,“華晨其實在未來就是兩個形象,第一就是高起點的高端路線,第二是產品和資本有機地結合,我覺得這兩點做得非常好。”
自主品牌份額同期最低
“自主品牌現在是有史以來最困難的時候”饒達表示,這是綜合因素特別是政府政策導致的結果,從政策層面支持自主品牌發展是每個國家都在做的會事情,中國也不例外。
在 “尋路——自主品牌高端戰略如何突圍”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介紹,一年多來中國的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在下滑,占乘用車的比重從2010年的45.6%下降到今年一到五月份的41.9%,轎車從2011年的30.9%下降到今年一到五月份的27.5%,明顯感覺到自主品牌的發展遇到的形勢比較嚴峻。
以華晨為例,2006年3月18日,祁玉民接手華晨,兩個月后,華晨主力車型價格下探到10萬元以下;2009年,中華車業務被納入華晨集團旗下后,中華車再不用單獨銷量表現和利潤,但是中華品牌何時能扭虧為盈曾是祁玉民反復被追問的話題。
祁玉民的困惑來自于 “如何在WTO的框架下,有效而適度地保護我們自主品牌”。他說,“三年半以前我說過,井水不犯河水的時候自主品牌好辦,一旦井水犯到河水,就是合資品牌下到10萬以下了,自主品牌難辦。現在,合資品牌七八萬元的車型很多,我們這么弱小的自主品牌顯然難以與百年的世界品牌競爭。”
祁玉民建議,在國家層面,制定針對汽車行業的品牌規劃十分重要。他認為,“前幾年市場環境好,自主品牌取得了較快發展,其實,那時候自主品牌并沒有那么好;現在市場環境嚴峻了,大家都認為自主品牌不行了,其實,自主品牌也沒有那么差。”
從市場表現來看,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接近2000萬輛規模。祁玉民表示,這個市場已經足夠大,機會零增長也不是什么問題了。關鍵是企業思想的轉變,不要寄希望于市場需求的增長,而應該把精力放在在這個市場中我們應該有多大的份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