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2 01:11:04
在限購令既成事實的情況下,有關方面需要做的不是無理狡辯,而是有所反思,反思在辦汽車限購這件事的方式上有何不當之處,并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每經編輯 晏揚
晏揚
7月10日,廣州市發布汽車限購實施細則。在發布會上,廣州市交委主任冼偉雄說,限購措施出臺并不突然,此前也征詢過民意,早在2010年,廣州市交委就邀請30名專家預測交通擁堵問題,當時有40天時間向社會征求意見,并在治堵30條的第22條中寫道:“在全市道路網絡容量到達飽和之前,采取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確保城市交通發展需求與城市交通資源相適應。”
6月30日晚,廣州市突然發布汽車限購令,發布后3小時即生效,讓人猝不及防,因而被指為“半夜車震”。社會輿論和廣州市民紛紛指責限購令沒有征詢民意,政府閉門決策、獨斷專行?,F在廣州市交委主任能夠主動回應質疑,值得肯定,但不客氣地說,這個回應更像是強詞奪理的狡辯。
顯然,“在全市道路網絡容量到達飽和之前,采取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確保城市交通發展需求與城市交通資源相適應”,這是一句極其籠統和模糊的話,誰也不知道所謂的“有效措施”究竟何指。緩解交通擁堵有很多種措施,比如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積極拓展道路資源、調整產業和商業布局、收取交通擁堵費、限制公車數量、實行車輛尾號限行等,誰能預知 “有效措施”原來是指限購呢?用一句含混不清的話去征求民眾意見,民眾當然沒法提意見,然后把“沒法提意見”偷換成“民眾沒意見”,給政府的獨斷專行開路,如此征詢民意毫無誠意可言,簡直是忽悠民意。
退一步講,即使這算是征詢民意,也是在2010的時候。2011年1月,廣州市公布治堵方案征求社會意見,8月,《廣州市關于改善中心城區交通狀況的工作措施》正式發布,該文件以大力發展公交系統,不限牌、不限行、不收擁堵費而獲得廣泛贊譽。今年3月,廣州市長陳建華在海珠湖的植樹活動上也明確表示:“廣州市目前還沒有出臺限行限購汽車的方案。”市長的表態言猶在耳,通過征詢民意而制定的《廣州市關于改善中心城區交通狀況的工作措施》墨跡未干,為何這些都不算數,偏偏只有2010年那次所謂的征詢民意算數?不得不說,不僅2010年那次征詢民意是忽悠,如今廣州市交委的回應也像是忽悠——大概是面對輿論炮轟臨時去翻舊文件,才找到這個不能成為依據的“依據”,明知站不住腳,也姑且硬著頭皮拿出來一說。
確實,為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汽車限購未嘗不可;即使市長前不久表過態,此前發過文件表示不限購,現在要改變初衷實行限購,同樣未嘗不可。關鍵是,要改變初衷,就得重新征詢民意,就得像《廣州市重大行政決策聽證試行辦法》所規定的那樣:凡重大行政決策必須聽證。
事很重要,以什么方式辦事也很重要。所以,在限購令既成事實的情況下,有關方面需要做的不是無理狡辯,而是有所反思,反思在辦汽車限購這件事的方式上有何不當之處,并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