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7 00:58:21
王毅
43輛超編公車,只拍賣了39.11萬元,部分車輛中拍價比評估價還低,河南省中牟縣公開拍賣公車被網友戲稱“公車賣出了廢鐵價”。官方的回應一波未平,新的質疑一波又起。細心網友發現,參與此次拍賣的評估公司河南中達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其法人代表、負責人鐘某,同時也是負責拍賣的河南拍賣行有限公司的拍賣師。
雖然中牟縣有關部門回應了網友們的相關質疑,但顯然,對于最為關鍵的中拍人是誰,有關部門依然諱莫如深,三緘其口。這樣的回應,雖然不可謂不及時,但由于最為核心的疑點并沒有得到澄清,因而就算有關部門再三強調被拍賣的公車車況太差的原因,公眾的疑慮依然難以消除。
更何況,最新的質疑讓中牟縣的此次拍賣,又一次陷入到陰謀論的漩渦之中,資產評估公司的法人,同時又是負責拍賣的公司的拍賣師,無論其有沒有參與到最終的拍賣,實際上都難逃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嫌疑。考慮到此次以如此之低的廢鐵價賣了幾十輛公車,至少到目前,中牟縣有關部門的回應依然是難以自圓其說。
當然,最為根本的問題就是,盡管公車拍賣在各地屢屢舉行,看似也都遵循著一定的程序,但迄今為止,依然沒有一個部門或者說沒有一部專門的法律能制約相關部門的公車拍賣。正是因為缺少必要的制約要素,因而才導致公車拍賣的隨意性極強,同時對公車拍賣的結果,往往是自說自話,如是,相關部門的拍賣自然難以令人心服口服。
所以,最根本的問題在于,有關部門如何設計出一套相關的制度,確保作為國有資產的公車,不至于在暗箱操作的過程中,最終白白流失到個人的手中。當然,這一制度不會僅僅適用于公車拍賣一事上,同樣也應適用于包括國有資產MBO的過程之中。因為從根本上而言,公車拍賣之所以引人關注,其關鍵之處在于,人們更為擔心某些既得利益者,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牟取國有資產。公車拍出了廢鐵價一事之所以成為一個熱點,正在于此事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公眾的這種擔憂而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