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2-07-23 12:03:04
為防止經濟增長進一步下滑,確有必要實施有針對性的政策,但穩增長的政策與經濟結構調整要高度一致,切忌過度的刺激違反規律推動短期過高增長。
通過分析我國經濟增速的驅動力,筆者認為,7.6%是水分較少的增長率,是在潛在增長水平區間內的增長率,充分反映了全球經濟態勢,顯示兩會報告設定的7.5%增長目標對稱了各方的信息,是合理的。而去掉了超過正常投資增長的過度依靠投資增長的增速部分后,是更扎實的、“水分”較少的增速,特別在充分就業下的均衡增長速度,顯示未來經濟增長具備的穩定的基礎。因此,為防止經濟增長進一步下滑,確有必要實施有針對性的政策,但穩增長的政策與經濟結構調整要高度一致,切忌過度的刺激違反規律推動短期過高增長。
年初商務部發布進出口10%的年增長目標。這個目標與去年15%的指標相比較低了5個百分點。商務部的說明是充分考慮了歐債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需市場的萎縮,國際貿易增長乏力;同時也考慮到國內勞動力和其他要素價格上升,出口行業競爭力有所下降的諸多因素,今年進出口增長水平較去年會有所下降。實際情況是一季度進出口增長8%,根據形勢變化和經驗數據判斷,全年10%的進出口指標可以實現。
去年的9.2%的經濟增長,是在房地產平均35%左右的超過社會平均投資增長10多個百分點投資增長水平下的增長速度。房地產不合理的高投資,催生了房地產價格泡沫,實體經濟的空心化和銀行體系的巨大風險。在高房地產投資推動下的經濟增速不具有穩定性。7.6%的增速,是房地產投資增長從最高37%回落到18%的投資增長的20%的社會平均投資增長水平接近的經濟增長水平,是剔除了不合理的驅動力以后的增長水平,應是更合理、風險更小的增速。
另外,有色金屬冶煉的投資增長放緩,鋼鐵水泥行業的利潤總額下降也隱含這些產業的投資減少的態勢。有數據顯示,鋼鐵9億噸產能只有前3億噸賺錢,后6億噸虧損。這些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投資下降,減少了無效投資。
經濟學理論認為,充分就業形勢下的經濟增長是均衡的增長。進出口貿易增速下降,房地產市場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都均未對就業形勢產生巨大的影響,7.6%的增速伴隨充分就業的勞動力市場,說明二季度增速接近均衡增長水平,或者說接近現階段的潛在增長水平。
根據國內外通脹因素的分析,下半年通脹壓力估計也不會大幅增加,全年平穩的通脹環境顯示,經濟形勢沒有過熱也不是衰退,全年經濟增長不會大起大落。因此,第二季度7.6%的增長應該是正常的平穩的增速。由此,我們理該正確認識和接受中國經濟已經發生變化的潛在增長率,沉得住氣,完全不需要刻意的“刺激”,假如再次推動房地產的泡沫,釋放過剩產能,相當于向“增速”注水,今年或許真“穩”了增長,但明年中國經濟勢必遭遇更大的萎縮。創造有效投資需求,調整驅動經濟增長的產業結構,應是最明智最可取的思路,也具備操作性。
近期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利用價格杠桿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發展的實施意見》,筆者認為這是穩增長最有針對性的措施之一。首先,公用事業的投資絕對是有效投資。其次,投資主體是民間資本必定更有效率。第三,投資的資金來自已經有財富創造支持的資金,而不是依靠央行印鈔票發貨幣放松銀根的透資行為,不會埋下通貨膨脹的隱患。更重要的是,穩增長的驅動力就在新的經濟增長結構中被創造出來,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得到改善,民營經濟將在國民經濟中占到更大比重,經濟將具有更大活力。由此,穩增長與結構調整也就能達到高度統一。而且“價格杠桿”的方式,同時加大涉企收費減免力度,規范金融服務價格行為,加強市場價格監管,推進價格和收費信息公開,也將更有效地確定投資收益,更有利于拓展各公用領域的有效投資機會。所以,筆者認為,這是至今為止,在穩增長的各項政策中最得力、最貼近實際和最具操作性的措施。
筆者衷心希望,“實施意見”能進一步細化,特別是執行層面能有更清晰的、更切實可推進操作的細則。
另外,穩增長不能靠放松銀根。尤其在當前,放松銀根絕非屬于有“針對性”的穩增長政策。數據顯示,經過匡算第一季度的名義GDP增長是10.36%,貨幣供應量M2增長13.4%,貨幣供應量增長超過名義GDP增長3.04個百分點,雖然不能說是積極的貨幣政策,但顯然已偏離“穩健”水平。上半年新增貸款4.8萬億,如果為了穩增長下半年繼續保持新增貸款規模,全年就會達到9.6萬億,與2009年的新增貸款規模一樣。可是當前的經濟形勢與2009年完全不同,中國經濟眼下最大的問題不是“缺錢”。過大地透資央行,如果有效投資不足,未來的通脹上升就在所難免,而且很可能造成低增長、高通脹的滯脹局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