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4 01:22:06
中國未來規劃要將自然資源、經濟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從城市攤大餅升級為城市、城鎮、鄉村的均衡化發展。
每經編輯 畢舸
畢舸
我們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中國式天災。任何一場天災,都可能迅速升級為百年不遇,而造成的傷害與損失一年甚于一年。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天災中的大城市病尤為凸顯,而城市的癱瘓就在于它過度擴張之時。
我們可以用很多復雜的詞語來形容城市:人口密集、工商業發達,通常是周圍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等。其實,城市的本質依然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依存,再先進的科技技術,也無法替代人類對于空氣、水須臾不能缺少的依賴。
這種相互依存度同樣體現在地面之下,如果城市依然將下水道簡單地當成垃圾及各種廢物的無償排泄場所,對地下資源(主要是地下水抽?。┑穆訆Z,以及簡單的雨水排放渠道,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就會不斷蔓延,最終還是由人本身來買單。
在城市擴張的價值排序中,工廠、商場、住宅等“地表物”因為巨大的經濟輻射功能,被排在了首位。而基礎公共設施則由于投入長期化、短期內無法對政績形成推動而放置在最后。而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也發現,自己不由自主地卷入了城市過度化的漩渦中,比如動輒上千萬人的一線城市,迫于各種壓力城市管理者開始跟進提供相關公共服務設施,但無論是水電氣設施的大容量增加,還是房屋密集度的不斷增高,乃至小到公共廁所的成倍建設,都會占用更多的自然資源,從而影響到自然本身的調解能力。
我們的有關規定是,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強降雨稱為“暴雨”。打個比方,50毫米降雨如果均勻分布在24小時,給人的感覺是細雨紛飛。如果9毫米降水在一分鐘完成,給人的感覺將是大雨傾盆。與此同理,目前我們的城市隨時都處于“暴雨”狀態,每平方米面積所承載的人口數量、車樓及附加設施數量早已超負荷。本來按照理想的規劃,大城市、城鎮與鄉村之間能夠形成相對緩沖的資源分布地帶,但城鎮化建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并沒有平衡。城市流動化趨勢造成數以億計的農民進城打工,加上教育、福利等各種資源、政策過度集中于大城市,使得城市畸形發展,最終面臨難以承受的崩潰臨界點。
不僅是暴雨,任何一次突發事件,從停水停電到更大的自然災難,都會讓城市停擺。這就關系到公共決策者以更宏觀的層面,來思考中國健康發展的未來。環境保護并不僅僅意味著單個行動,解決城市病是城市自身無法完成的,而是要形成從城市、城鎮到鄉村的一體化環保戰略、經濟發展戰略、資源調解戰略。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原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奧斯坦·古爾斯比日前表示,中國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中,一定要有正確的、戰略的規劃,才能避免美國的城鎮化發展中帶來的諸如貧窮、污染、交通擁擠、犯罪率上升等問題,否則重新解決這些問題時會付出更大的成本。奧斯坦強調,在過去50~100年間,美國一直都在致力于解決這些問題。中國城鎮化已經歷經三十年發展,其間同樣走過了很多彎路,筆者以為,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城鎮化戰略只側重于經濟發展層面,沒有同步提供環境、公共資源等配套戰略,人們在城鎮既尋找不到像大城市那么多的發展機會、公共服務,也無法獲得相對優質的鄉村自然環境,因此凋零的城鎮無法承接城市與鄉村。
中國未來規劃要將自然資源、經濟資源和公共服務資源,從城市攤大餅升級為城市、城鎮、鄉村的均衡化發展。只有把資源更多地投在小城鎮、鄉村上,把人留在小城鎮和鄉村,才能更好地為大城市減輕壓力。也就是說,解決城市病,得從鄉村開始。或許有人說這是老話題,只是,這兩天,北京以暴雨奪去37條生命的代價告訴我們,再老的話題,我們不能只爭議、討論,而不去真正解決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