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保險

    每經網首頁 > 保險 > 正文

    保監會開閘財務再保險 險企資本補充添新路徑

    上海證券報 2012-07-24 16:29:46

    保監會已就此征求意見,眼下融資需求更為迫切的人身險(壽險、健康險、養老險)公司將率先受益。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頻頻告急,引監管部門開閘釋壓。繼放行可轉債之后,保監會將為保險公司開辟新的資本補充途徑——財務再保險。目前,保監會已就此征求意見,眼下融資需求更為迫切的人身險(壽險、健康險、養老險)公司將率先受益。

    備受中小險企推崇

    上周末,保監會下發了《關于人身保險公司使用再保險改善償付能力有關事項的通知》的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人身險公司可以通過使用再保險來改善償付能力,具體包括“年度可續保、共保和修正共保”這三種形式。

    雖不為國內公眾所熟知,但“財務再保險”在國外保險市場卻是頗為流行的利潤調節工具。和傳統再保險一樣,財務再保險也是保險公司轉移風險的工具,只是更側重于分擔財務風險,其優點在于能實現一般再保險不能達到的目的,兼具“風險轉移”和“財務安排”的功能。

    “由于此前沒有明文規定,財務再保險在國內屬于‘灰色地帶’。”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利用財務再保險來解決償付能力困境,早已被國內一些保險公司所嘗試。據業內人士粗略估算,近兩年來,尤其是在償付能力普遍告急、融資渠道相較有限的未上市中小保險公司中,不下五成的公司都使用過這一工具。

    強烈的訴求,令這一新型融資工具從此“陽光化”。市場人士感興趣的是,保險公司如何通過這一工具來改善償付能力。

    多位保險公司再保部人士詳解道,“保險公司通過辦理財務再保險業務,而從再保險公司獲得一筆收入,進而增加實際資本;或是保險公司將風險轉移給再保險公司后,通過計提應收分保準備金,進而降低最低資本等。”

    不過,財務再保險的胎動,也引發了爭議。業內擔心的是,這一財務工具會被濫用,即再保險公司只是將利潤提前支付給保險公司,而承擔很少甚至沒有風險,如果是這樣,那這一工具形同借款合同,保險公司只是出于“粉飾”報表的目的,對于保險公司自身也是一種傷害。

    國際保險界有這樣一個比喻,“風險轉移”和“財務安排”好比天平的兩端,財務再保險在其中尋找的是一個平衡點。如果過多偏向“財務安排”,就會演變為“純粹的資金轉移”工具。因此,業內人士建議,在我國財務再保險還處于萌芽期時,應建立一個合理的利用機制,進行有效約束,防止其被濫用誤用。

    對此,監管心中有數。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表示,人身險公司使用財務再保險改善償付能力,應建立在轉移風險的基礎上。

    擺脫股市依賴癥

    近年來,保險公司頻頻拉響償付能力不足的警報,其中一大原因便是患上了股市依賴癥。一旦資本市場不理想,保險公司當期的投資收益、盈利能力將大大下降。

    國際上可參考的經驗告訴我們,保險公司若想改變被股市牽著鼻子走的現狀,就需要在投資渠道、甚至利潤結構上轉型。

    近期保險投資新政的出爐,無疑為保險公司打開了另類投資渠道的施展空間,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保險公司擺脫股市波動性、依賴性,增強投資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與此同時,保險業也應尋求更加多元化的收入與利潤來源,逐步擺脫利潤對利差的過度依賴癥。為業內人士所熟知的是,保險公司的利潤應由費差、利差和死差三部分構成。尤其是死差,因為不受宏觀調控和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最能體現經營者的能力,所以應該成為保險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責編 劉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頻頻告急,引監管部門開閘釋壓。繼放行可轉債之后,保監會將為保險公司開辟新的資本補充途徑——財務再保險。目前,保監會已就此征求意見,眼下融資需求更為迫切的人身險(壽險、健康險、養老險)公司將率先受益。 備受中小險企推崇 上周末,保監會下發了《關于人身保險公司使用再保險改善償付能力有關事項的通知》的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人身險公司可以通過使用再保險來改善償付能力,具體包括“年度可續保、共保和修正共?!边@三種形式。 雖不為國內公眾所熟知,但“財務再保險”在國外保險市場卻是頗為流行的利潤調節工具。和傳統再保險一樣,財務再保險也是保險公司轉移風險的工具,只是更側重于分擔財務風險,其優點在于能實現一般再保險不能達到的目的,兼具“風險轉移”和“財務安排”的功能。 “由于此前沒有明文規定,財務再保險在國內屬于‘灰色地帶’。”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利用財務再保險來解決償付能力困境,早已被國內一些保險公司所嘗試。據業內人士粗略估算,近兩年來,尤其是在償付能力普遍告急、融資渠道相較有限的未上市中小保險公司中,不下五成的公司都使用過這一工具。 強烈的訴求,令這一新型融資工具從此“陽光化”。市場人士感興趣的是,保險公司如何通過這一工具來改善償付能力。 多位保險公司再保部人士詳解道,“保險公司通過辦理財務再保險業務,而從再保險公司獲得一筆收入,進而增加實際資本;或是保險公司將風險轉移給再保險公司后,通過計提應收分保準備金,進而降低最低資本等?!? 不過,財務再保險的胎動,也引發了爭議。業內擔心的是,這一財務工具會被濫用,即再保險公司只是將利潤提前支付給保險公司,而承擔很少甚至沒有風險,如果是這樣,那這一工具形同借款合同,保險公司只是出于“粉飾”報表的目的,對于保險公司自身也是一種傷害。 國際保險界有這樣一個比喻,“風險轉移”和“財務安排”好比天平的兩端,財務再保險在其中尋找的是一個平衡點。如果過多偏向“財務安排”,就會演變為“純粹的資金轉移”工具。因此,業內人士建議,在我國財務再保險還處于萌芽期時,應建立一個合理的利用機制,進行有效約束,防止其被濫用誤用。 對此,監管心中有數。征求意見稿中明確表示,人身險公司使用財務再保險改善償付能力,應建立在轉移風險的基礎上。 擺脫股市依賴癥 近年來,保險公司頻頻拉響償付能力不足的警報,其中一大原因便是患上了股市依賴癥。一旦資本市場不理想,保險公司當期的投資收益、盈利能力將大大下降。 國際上可參考的經驗告訴我們,保險公司若想改變被股市牽著鼻子走的現狀,就需要在投資渠道、甚至利潤結構上轉型。 近期保險投資新政的出爐,無疑為保險公司打開了另類投資渠道的施展空間,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保險公司擺脫股市波動性、依賴性,增強投資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與此同時,保險業也應尋求更加多元化的收入與利潤來源,逐步擺脫利潤對利差的過度依賴癥。為業內人士所熟知的是,保險公司的利潤應由費差、利差和死差三部分構成。尤其是死差,因為不受宏觀調控和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最能體現經營者的能力,所以應該成為保險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資料鏈接 何為財務再保險 財務再保險起源于美國的非壽險市場,原先是非壽險公司希望得到再保險公司的財務援助,來降低因為自然災害發生、賠償支付過多造成公司財務虧損。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壽險公司也開始運用財務再保險這種新型理財工具,轉移投資風險,調節原保險人財務狀況,平衡利潤和改善公司財務報表。 財務再保險是原保險人把已有業務的利益或損失分給再保險人,由再保險人來承擔將來保險業務收益的風險。依據合同約定,原保險人支付一定的分保費給再保險人,再保險人按照原保險人的要求向其返還扣除經營費用之后的保費和投資收益。(記者黃蕾編輯孫忠)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