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2 01:38:47
每經編輯 每經實習記者 鐘舒
每經實習記者 鐘舒
剛剛公布的7月份中國官方PMI數據創下年內新低,在國內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背景下,各項經濟指標均顯現出疲弱跡象。但是,當我們把目光轉向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市場時,呈現在眼前的卻是另一番場面:經過了幾十年的國內經濟發展,如今的中國企業在歐債困局不斷發酵的后危機時刻,正表現出越來越高漲的對外投資需求。
中國ODI的澳大利亞樣本
相較于外商直接投資(FDI),對外直接投資(ODI)這個概念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并不是中國經濟的熱門詞。然而近幾年來,上述現象正逐漸改變。
“海外的中國國有企業正表現出強烈的商業拼勁”,2012年8月1日,畢馬威與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題為 《揭開中國投資的神秘面紗》的主題報告。報告指出,從改革開放初期到200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趨勢一直處于微弱狀態,但此后,資源安全和商業競爭意識共同推動著中國企業不斷加強海外投資。
記者查閱報告發現,過去6年時間里,澳大利亞一直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單一地點。數據顯示,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兩國共達成116宗投資交易,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總投資額高達451億美元。
事實上,在澳大利亞的11個主要中國投資者中,只有兩個是地方國有企業──分別來自上海及山東,其余的都是規模大,且在國際貿易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央企。
除了上述特征外,中國對澳大利亞直接投資還具有一定的投資傾向。投資交易以礦產及能源業為主、超大型的交易規模,以及傾向投資于上市公司。其中,礦產業投資約占投資額的80%,另外有12%投資在石油及天然氣行業。
記者留意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黃益平教授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全球各國公司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目的主要有四種,包括尋求市場、尋求資源、尋求技術或戰略性資產以及尋求效率。而中國ODI的最大動因即是尋求資源,41.3%的海外投資項目都集中在自然資源領域,其總額占了所有投資金額的51.3%。
上漲的“龍指數”
“經過十多年的歷練和實踐,中國企業在對外投資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大規模的對外投資活動造就了一批逐步具備全球運營能力的企業”,談及中國近年來對外投資狀況時候,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研究部總監彭亞利這樣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記者注意到,相較于2011年年底,“龍指數”在今年一季度實現了2%的增長至2056點。所謂龍指數,是指2010年由亞歐聯合資本集團 (ACapital)推出的全球首支跟蹤中國海外投資的指數。它主要用于跟蹤中國2001年加入WTO后的經濟全球化速度,衡量中國ODI占GDP比例增長情況。
根據亞歐聯合資本集團今年6月發布的季度龍指數報告,2012年一季度中國對外投資總額較上年同期增長逾一倍,對外投資總額飆升至214億美元。其中,國有企業的對外投資額在中國對外投資總額中所占比例高達98%,較去年同期的53%有大幅提升;海外資源和能源類交易價值占全部交易價值的92%,去年同期則為24%。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浪潮的興起,一些潛在的風險也在困擾著部分企業。中國商務部今年5月公布的 “十二五”時期對外投資合作發展目標顯示,預計對外直接投資2015將達到1500億美元,“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長17%。
對此,彭亞利指出,在包括民企在內越來越多的企業走出去的同時,需要提前做好國際化運營的人才儲備,并且聯合國內外財務和戰略投資者的團體力量,在交易雙方溝通順暢的前提下完成海外投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