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機構

          每經網首頁 > 機構 > 正文

          “營改增”被誤解 因減稅未達預期

          2012-08-14 00:57:26

          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部分行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天津等10省市。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趙曉 陳金保

          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部分行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范圍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天津等10省市。其中,北京已確定從9月1日起開始試點。自年初上海實施營改增試點,到如今大面積推開,擴圍速度出乎人們意料。

          但更出人意料的是,營改增改革卻引來許多媒體和學者質疑。質疑主要有兩點:第一,營改增的實質是“結構性減稅”,還是“結構性增稅”?第二,營改增能否促進服務業發展?大家擔心營改增可能服務業并不獲利。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因以往不少稅制改革常陷入“黃宗羲定律”,即稅制每改革一次,納稅人的稅收負擔就增加一點。但仔細分析后發現,此次營改增的稅制改革雖然也存在遺憾和不足,但對企業而言,總體上確實是一個利好。

          首先,營改增不能緊盯著減稅,更重要的是借此進行稅制改革,理順服務業和工商業的稅制關系。一方面,營業稅是對一筆業務的營業額按比例征稅,即按業務流水征稅,而不管這筆業務是不是掙錢,掙多少錢,增值多少都按統一比例征稅,這顯然有違稅收負擔公平原則;另一方面,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尤其是在高技術的服務業領域,轉包、分包現象很普遍,而營業稅是“雁過拔毛”,每多一道程序,就多征一遍稅,營業稅稅制有礙于社會分工細化和技術進步。還要看到,我國對服務業征收營業稅,而對工商業征收增值稅,營業稅不能作為增值稅的進項進行抵扣,這就造成了產品增值額稅收抵扣鏈條的斷裂。因此,營改增不僅有利于避免重復征稅,有利于構建公平稅制,更有利于服務業和制造業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從這個意義上說,營改增是一項重大的根本性的稅制改革,是有利于產業協調發展的。全世界征收營業稅的國家已經非常少了,正是基于這方面的考慮。

          其次,營改增是減稅政策還是增稅政策?財政部和國稅總局聯合下發的改革方案中說得很清楚:“規范稅制、合理負擔”,“改革試點行業總體稅負不增加或略有下降”。從理論上分析,一般企業稅率由5%(營業稅)提高到6%(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稅率由5%降為3%。因此,小規模納稅人的減稅是非常明顯的,而對一般納稅人,即使增稅,也不可能增太多。那改革后的實際情況又如何呢?

          可以來看兩組數據。上海試點4個月營改增后,上海市統計數據稱整體減輕稅負約20億元人民幣。北京測算的數據也表明,營改增試點北京一年將減收165億元。或許,有人說官方數據不可信。我們還得到一份有關機構問卷調查的結果,參與調查的是上海近4萬戶營改增的企業。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營改增政策對本行業及本企業帶來有利影響的分別占37.1%及35.6%,遠高于認為帶來不利影響的比重。從競爭力角度來看,企業的表現更為樂觀,僅有9.3%的企業認為改征增值稅后企業競爭力會減弱;而從實際稅負變化看,企業認為營改增后實際稅負有所加重的為34.7%,認為稅負持平的為56.2%,認為稅負有所減輕的為9.0%。可見,營改增后,大部分企業的實際稅負并沒有增加。

          更要注意的是,營改增的減稅效應,不能僅從服務業本行業看,更要從全產業鏈角度來看。以前,上游服務業開具的營業稅發票,下游工商業企業不能抵扣增值稅,只能沖抵企業成本。營改增后,上游服務業稅負變化不大,但服務業開具的增值稅發票同時能作為下游工商企業的進項抵扣。也就是說,下游企業能由此少交增值稅,這對下游企業的稅負減輕是比較大的。以運輸業為例,營改增后運輸業實際稅負由原先的2%左右提升到4%左右,稅負增加明顯。但是,運輸業下游的制造業進項稅抵扣卻可以由7%提高至11%,提高了4個百分點。而對于一般服務業,下游企業則可以直接多抵扣6%的進項增值稅。因此,從全產業鏈角度看,營改增的減稅效應是十分明顯的,只是這種減稅效應可能“改在服務業,獲利的卻是工商業”。上海、北京的減稅測算數據比較大,而服務業的實際減稅感受卻不深,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發現,營改增確實是一項好政策,既有利于理順稅制,又捎帶降點稅,那為什么還會被大家質疑呢?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營改增還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期。我們的稅負太重了,我們的經濟已經很困難了,我們需要來一場減稅甘霖,而不是減稅毛毛雨,這才是大家真正的預期所在!預期與實際存在距離,就自然產生了誤解。

          從政府層面考慮,此次改革有先完成平穩過渡的意思,即先完成稅制轉換,是否減稅、減稅多少、收入如何分成,待以后再說。對增稅過多的企業實行臨時性的財政補貼予以安撫,就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此次營改增走的還是老路子,即講究有增有減。增的不高興,自然整天哭喊,而減的卻私下偷著樂,從不聲張。哭喊的聲音一大,自然就容易讓人誤解。要問的是,在大力落實“結構性減稅”之時,在中國經濟復蘇乏力的當下,我們為什么不借營改增的機會,既推進稅制改革,又全面實處減稅政策,讓所有企業都享受一場意外甘霖呢?另外,“改在服務業,獲利的卻是工商業”,這一做法也值得商榷。促進服務業大力發展是我們今后提振內需的必由之路,那營改增的直接受益者應該是服務業才對呀?

          必須指出的是,此次營改增我們的宣傳也不夠。筆者在一份大眾性報紙上看到一篇質疑當前營改增的文章,文章竟然以餐飲業為例來說明營改增后稅負的變化。餐飲業根本就不在這次營改增試點的范圍,以這樣的例子來計算稅負是減了還是增了,公眾能不產生誤解嗎?

          目前,在中國整體經濟疲軟的大形勢下,從應對危機,減輕企業稅負的角度看,營改增的步子還可以再快點,減稅的力度還可以再大點。當務之急,是要消除民眾對“營改增”的誤解。否則,政府很有可能出于好心,也辦了好事,卻沒有獲得好評,個中緣由值得我們深思。

          (趙曉系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金保系經濟學博士)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视频亚洲视频 |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 五月天国产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最新热久久99这里有精品 |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五月天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