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7 01:20:49
黃偉(獨立經濟學家)
8月中旬,各種政策刺激力度的呼聲和預期加大,這是因為統計局之前公布的7月物價水平數據又刺激了中國凱恩斯主義者們的神經,一時間通縮論調再起,經濟疲軟憂慮加重。筆者認為,物價水平增幅下降有利于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應當繼續予以一段時間的“容忍”,不應急于啟動更多寬松政策,以免宏觀調控前功盡棄。
7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0.1%,這是一個經濟轉折點。因為今年以來,除了元旦、春節所在的1月消費旺季和2月消費低谷過后恢復性的3月外,4、5、6月的CPI環比漲跌幅都是以每月0.3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下降,其中6月CPI環比漲跌幅為-0.6%,而7月份卻從-0.6%到0.1%,陡然出現了高達0.7個百分點的環比漲幅大幅回升。這顯然是不正常的。
這是因為7月6日實施了年內同時也是一個月內第二次降息,這次意料之外的降息大大加強了整個市場對政策持續寬松前景的預期,房價因此連續第二個月上漲,全國各地房地產商開始積極拿地,高溢價地王重現江湖。去年底以來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兩次降息、大規模逆回購、地方新政頻出、發改委重新放馬重大項目等一系列寬松政策終于在7月收到了疊加效果,CPI環比漲跌幅大幅回升顯示市場需求受到的人為刺激已經開始增長。
乍一看,印鈔機萬能論的經濟刺激法寶似乎還是很靈光的。然而,筆者認為,對中國經濟來說,這是短期利好長期利空。
短期來看,CPI環比大幅上漲是經濟企穩回升的信號,也就是說GDP破8時代有希望結束了。然而,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將因此失去調結構的機會。
市場經濟靠的是價格機制來調結構。當某些產業利潤率下降前景黯淡之時,一些企業會主動撤出這些產業,而另一些企業會被動淘汰出局,伴隨這一過程的必然是一定范圍的業績下滑、企業破產和勞動力失業。與此同時,另一些利潤率高、前景良好的產業卻在召喚著生產要素的投入。于是,土地、資本和勞動力會在價格機制作用下從過剩的無效生產力向前景良好的有效生產力轉移。
筆者認為,現在還沒有到政府應該出手的時候。中國經濟本身正在進行市場化的調結構過程,這時只需要政府當好“守夜人”的角色,現在的舞臺屬于“看不見的手”。
何時才是政府應該出手的時候?關鍵是看就業,當市場不能夠在可承受限度內完成生產要素重新配置時,社會上會出現大量不能正常再就業的失業人群,勞動力市場里新增就業崗位會遠遠不及新增求職者。反觀現在的局面,并沒有出現大規模失業浪潮。
7月25日人社部最新公布的就業數據顯示,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694萬人,完成全年900萬人目標的77%。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連續8個季度保持持平狀態。而中國就業研究所反映勞動力市場緊張度的指標CIER則顯示:二季度勞動力市場求職申請人數雖然較上季度略有增長,但招聘需求的增長速度更快,甚至導致CIER季度總指數環比下降??梢?,痛苦還遠遠沒有到無法承受的限度,市場自身運行尚好,為什么要操之過急地條件反射式經濟刺激?
阿迪達斯工廠遷出中國是因為每月3000元工資留不住來自農村的操作工,這只能說明工人們還有更好的就業渠道,勞動力市場的價格機制在自行調節。不是所有出口導向型企業都可以留住,但問題是本該留住的企業由于通貨膨脹而沒有留住。要留住有效生產力,就需要全社會物價水平的進一步回落,繼續擠出經濟刺激后的泡沫,讓物價生產要素價格國際競爭力回歸正常水平,這才是有利于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