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1 01:09:03
據媒體報道,轉融通業務最快將在本月內推出,國內外摩拳擦掌的機構不在少數。但毫無疑問,因為有了中概股的教訓,A股推出轉融通業務時,更要防范好“渾水式”惡意做空現象的出現。
就像牛熊交替是股市的運行規律一樣,個股出現漲漲跌跌其實也很正常。如果行情轉好,特別是在大牛市階段,股價上漲數倍甚至是數十倍并不鮮見;反之,在大熊市時期,股價遭“腰斬”或者跌得只剩下“零頭”的故事亦不斷被重演,而指數與股價的漲跌正是市場的魅力所在。
相比于此前投資者不幸踩中的業績“地雷”,近幾年頻現的股市“黑天鵝”更讓其有不堪承受之重。由于股市“黑天鵝”事發突然且毫無征兆,并且導致股價短期內跌幅巨大,也使持有相關個股的投資者損失十分慘重。像雙匯發展遭遇的“瘦肉精”、華蘭生物的“血漿站事件”、紫鑫藥業的財務造假丑聞以及重慶啤酒乙肝疫苗鬧劇等,投資者均為這些股市“黑天鵝”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近期張裕A、中信證券等藍籌股的突然下跌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關注。與雙匯發展、重慶啤酒等由于自身因素遭遇“黑天鵝”而產生的暴跌不同,張裕A、中信證券等的暴跌,則明顯是“外力”作用的結果。如張裕A的暴跌是因為有微博放出消息稱,張裕葡萄酒被檢測出多種多菌靈或甲霜靈農藥殘留,而多菌靈“有致肝癌的風險”。消息一出,張裕A股價應聲下挫,至今也沒有恢復“元氣”;而券商龍頭中信證券則因為“海外投資巨虧”、“高管出事”、“公司裁員減薪”、“里昂證券員工大規模流失”等這些子虛烏有的消息“被發布”,股價亦隨之產生暴跌。
值得注意的是,在張裕A8月10日股價暴跌前,其融券賣出數量呈現出緩慢的攀升勢頭,暴跌當天及下一個交易日,融券償還量大幅放大。中信證券則更顯得詭異,8月6日、7日,中信證券融券賣出量分別為72.6萬股、32.9萬股,8日大幅放大至187.76萬股,10日已達到324萬股,8月13日(周一)在傳聞的刺激下暴跌出現。在股價大跌前融券量上升,然后負面消息開始出現,股價暴跌后融券償還數量巨增,融券者均獲取了暴利,這一切難道都是巧合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自融資融券開始試點以來,融券者最經典的操作出現于雙匯發展的“瘦肉精”被曝光后,此次張裕A與中信證券的“經典”則值得懷疑,如果說雙匯發展產生的經典是由于投資者敏銳與準確的判斷的話,張裕A與中信證券的“經典”則存在明顯的陰謀。而且,其手段卑鄙惡劣,影響極壞,也損害了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近幾年在美國掛牌的中概股頻頻遭到渾水、香櫞等海外機構的狙擊,股價大跌的背后是中概股的形象一落千丈。誠然,除了更多中概股是由于本身存在這方面或那方面的問題而成為被狙擊的目標之外,少數中國公司則是被惡意做空,渾水、香櫞等海外機構亦從中賺得盆滿缽滿。而“渾水式”惡意做空事實上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據媒體報道,轉融通業務最快將在本月內推出,國內外摩拳擦掌的機構不在少數。但毫無疑問,因為有了中概股的教訓,A股推出轉融通業務時,更要防范好“渾水式”惡意做空現象的出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