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2-09-03 09:57:51
對于陷入歐債危機蔓延趨勢的歐元區國家,中國已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國對歐洲施以援手會量力而行。
德國總理默克爾高調訪華的任務之一是希望中國繼續增持歐元區國家債券,以帶動全球投資者幫助歐元區渡過難關。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因“工作繁忙”缺席在美國召開的全球央行行長會議,則是為了籌備將于9月6日召開的歐洲央行會議,該會議將討論并將推出新一輪歐債危機解決計劃,該計劃的核心是“在嚴格的先決條件和EFSF/ESM計劃基礎上,找到干預短期債市的方法。”換言之,就是依靠發行貨幣購買問題國家債券。如果把上述兩件事情關聯起來看,歐債危機目前的焦點就是必須抑制住西班牙、意大利兩個國家發債成本的大幅度上升,阻止歐債危機向更多國家蔓延。
很顯然,只有投資人在市場中大量買入西班牙、意大利的國債,這兩個國家的債券收益率才能下降。誰來買?解鈴還須系鈴人,歐洲央行責無旁貸,必須帶頭買入問題國家債券。問題是,對此行為很多人反對,包括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歐洲央行包括歐元區國家領導人希望得到來自歐元區外部國家的大力支持,毋庸置疑,默克爾訪華帶有這樣的任務目標。
默克爾完成任務了嗎?筆者認為恐怕難言成功,起碼是沒有“出色地”完成任務。筆者注意到,中國總理溫家寶8月30日與默克爾會談時明確地表示,“心里對歐債危機也有擔憂”,他直截了當地指出,解決歐債危機的前景取決于有關國家自身推進改革的決心和實效,也取決于德法等歐盟大國和“三駕馬車”采取行動的意愿和時機。溫總理表示,中方希望歐方在落實歐盟峰會出臺后的一系列重要措施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效,這有助于增強國際社會對歐債問題解決前景的信心。中方愿在充分考慮風險防控前提下,繼續投資于歐元區國債市場,并加強與歐盟、歐洲中央銀行和基金組織,以及主要國家的溝通與協調,支持歐元區重債國走出困境。
筆者認為,中國已經前所未有地關注到歐債危機解決途徑的艱巨性和長期性。作為歐債持有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們當然不希望歐債沒有人買,但中國購買歐債的方式需要調整,即主要買入德、法等歐元區大國的國債和歐洲穩定基金。
至于是否會買入西班牙、意大利等問題國家債券,則需要看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否出手帶頭買入這些問題債券。
現在全球經濟尚未走出衰退,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希望得到來自中國的資金支持。實事求是地講,中國經濟目前遭遇的困難一點不比別國少,尤其是由于出口額大幅度減少,經常項目下順差已經不能與昔日相比,雖說現在還沒有到捉襟見肘的程度,但如果經濟增長速度持續放緩,中國目前的這一點點順差不足以抵擋熱錢外流,更不可能拿出很多真金白銀幫助別國。
對于陷入歐債危機蔓延趨勢的歐元區國家,中國已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希望通過貿易往來實現與歐元區國家的相互支持,但做到這一點也很難。我注意到,原來中國準備購買100架空客飛機的,實際簽約數量只有50架。因此,中國對歐洲施以援手會量力而行,不會“有求必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