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9 00:53:1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許金民
每經記者 許金民
昨日 (9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三友化工(600409,收盤價5.75元)擬向大股東出售東光漿粕股權,該公司主要生產棉漿粕,是三友化工產品粘膠短纖的原料。
對于為何購入僅一年半又賣出?三友化工的工作人員透露,主要是因為棉漿粕價格太高,公司未來考慮采用木、竹漿粕當原料;但她同時承認,出售股權的另一個原因是東光漿粕虧損,拖累公司業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當初大股東三友堿業、實際控制人三友集團將粘膠短纖資產注入三友化工之時,曾作出過盈利承諾,如未能達標,將進行現金補償。目前東光漿粕的業績已低于預期;面對毫無起色的市場,三友化工出售東光漿粕股權,當時的盈利補償如何解決?對此,上述工作人員表示,評估時會考慮補償因素。
拆分資產 出售原料
昨日,三友化工公告擬向大股東三友堿業出售東光漿粕全部股權,具體價格待評估后確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三友化工旗下目前僅三家公司從事粘膠短纖業務,分別為興達化纖、遠達纖維以及東光漿粕。其中興達化纖是三友化工的全資子公司,擁有差別化粘膠短纖16萬噸/年的產能。
興達化纖則控股了遠達纖維、東光漿粕,持股比例分別為96.36%、100%。三友化工工作人員透露,之前遠達纖維擁有8萬噸/年差別化粘膠短纖生產線,技改后產能升至12萬噸/年。目前,該公司還有兩條8萬噸/年的生產線正在建設,達產后,產能將變成28萬噸/年。東光漿粕正是興達化纖、遠達纖維的原料基地,擁有10萬噸/年棉漿粕產能。
粘膠短纖總產能為44萬噸/年,按行業慣例,需配套45.76萬噸/年的棉漿粕。對于出售東光漿粕后未來粘膠短纖原料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棉漿粕價太高。目前興達化纖、遠達纖維正在轉型,以后將考慮采用木、竹漿當原料,一部分進口,一部分國內采購。”
隨后記者問道,三友化工曾在2011年3月的定增公告中披露,計劃將東光漿粕的產能擴至17萬噸/年,產品除了棉漿粕,還包括木、竹漿粕,該人士回答:“東光漿粕也將轉型,僅保留小部分棉漿粕產能,未來會生產棉短絨。”
眾所周知,棉短絨恰好就是棉漿粕的原料,生產棉短絨談不上轉型;對此,該工作人員僅表示:“業務上的事情,我還要再問問。”
去年二月注入 曾有補償承諾
三友化工寧可向外采購原料,也要將東光漿粕股權出售,真實原因究竟是什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1年東光漿粕實現凈利潤-1103.82萬元;在2012半年報中,三友化工未披露該公司的業績,僅表示 “凈利潤遠低于預測水平”,并認為2012年下半年若經濟環境無大的轉變,粘膠短纖市場難有較大起色。
然而,當初三友化工從大股東三友堿業、實際控制人三友集團購買興達化纖、東光漿粕的股權時,說法與如今不太一樣。
在2009年11月、2010年8月發布的兩份 《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預案》中,三友化工皆表示,粘膠短纖進入上市公司,為逐步實現集團優質資產整體上市奠定良好基礎。另外,“燒堿是三友化工的主要產品之一,同時也是粘膠短纖的重要原材料……本次重組將使上市公司的產業鏈向下游行業延伸……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數據顯示,2009~2010年底,粘膠短纖以及棉漿粕的價格恰好步入上升通道,并于2010年11月見頂,隨后逐級下探至今。
2011年2月,興達化纖、東光漿粕正式納入三友化工,彼時粘膠短纖以及棉漿粕的價格分別為30000元/噸、20000元/噸;昨日,這兩種產品的價格僅15000元/噸、7650元/噸。這也意味著,從行業景氣度來看,三友化工買入東光漿粕買在了“天花板”。
在行業景氣度較高的時候推進該項交易,或與盈利補償這項“保險措施”有關。
三友化工曾對興達化纖、東光漿粕作過盈利預測,預計2010~2012年興達化纖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969萬元、8671萬元、4278萬元,合計22918萬元;東光漿粕的凈利潤預測值則為1425萬元、2211萬元、2129萬元,合計5765萬元。若未達預期,三友堿業、三友集團將進行現金補償。
2010、2011年已經過去,興達化纖母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10385.72萬元、-3092.19萬元,合計7293.53萬元,東光漿粕則分別實現凈利潤1395.42萬元、-1103.82萬元,合計291.6萬元。即便2012年興達化纖、東光漿粕不虧損,兩公司三年的凈利潤總數與盈利預測值也分別相差15624.47萬元、5473.4萬元。
按照當初提供的補償計算方法,三友集團須向上市公司補償現金1.14億元,三友堿業的補償金額則為1299.63萬元。三友化工此時出售東光漿粕股權,難免讓人聯想,其有為股東逃避部分盈利補償的嫌疑。
對此,三友化工的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否認,稱評估價格時會考慮補償因素。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