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2-09-19 08:25:20
每經記者 郭夢儀 發自北京
近日曝出雀巢奶粉相比海外同款奶粉價格相差4成。進口奶粉價格暴利又一次沖擊公眾的視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雀巢公共事務部經理何彤,其稱超級能恩奶粉是直接從德國進口的,雖然貴一些,“但是與德國賣得價格相當”。何彤懷疑,對于之前與美國雀巢對比的價格超四成“或許是與美國雀巢能恩奶粉對比的。能恩與超級能恩奶粉不是同一款,或是比錯了”。
對于雀巢的5%漲價,何彤也表示了認可。但何彤稱經銷商也有議價權利,終端進場費等或有調整,“其余上漲的價錢為經銷商的定價行為”。
乳業研究員宋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廠家的漲價,經銷商為了保證自身利益,提價將廠商利益轉嫁給消費者是較為正常的行為,而且“商品緊俏了,好拿貨的經銷商會將成本價提高以提升利潤”。
雀巢稱對比產品不一
近日,雀巢被曝出其產品雀巢超級能恩2段嬰兒奶粉自5月開始漲幅接近五成,且1段營養奶粉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的價格幾乎達到了國外4倍。
先從雀巢超級能恩2段嬰兒奶粉開始說起。在今年5月前后雀巢將奶粉提高約5%的價格后,之前雀巢超級能恩2段900克狀嬰兒奶粉原價為250元,現在,容量降了100克之后的同款奶粉售價提升到280元,甚至在一些超市中漲到309甚至328,漲幅近五成。
何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雀巢只對產品價格進行了5%的微增,其余是“經銷商的定價行為”,并稱“雀巢給與他們推薦價格后,由經銷商再進行定價”。
而對于進口奶粉國外國內“冰火兩重天”的現象,雀巢又被曝出同款1段嬰兒配方奶粉,在美國的售價相當于每100克11元人民幣,即使考慮進口奶粉關稅價格,雀巢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的價格也幾乎達到了國外的4倍。
雀巢卻不這么看。何彤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雀巢的超級能恩奶粉是德國灌裝進口的,國內價格與國外價格相差無幾。對于被曝的價格差異,何彤認為,或許是比錯產品。
“能恩奶粉和超級能恩奶粉不是一款奶粉,但是兩者很容易混淆。能恩奶粉是奶粉進口國內灌裝的,超級能恩奶粉是德國灌裝進口的,兩款產品價格差異比較大,可能才會有這么大的價格差別”。
宋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外的奶粉價格低有部分原因是奶粉由政府補貼。加之關稅和增值稅,“而且奶粉在中國賣得好,經銷商也會漲價以提高毛利率”。
近五成漲幅為經銷商爭取利潤轉嫁?
不知從何時起,進口奶粉的連環漲價成為“跟風追高”的怪圈。
近幾年歐美乳品消費趨于飽和,中國等新興國家消費增長比較快,市場前景良好,因此吸引了外資投資中國奶粉市場。如今,利用海外奶源、海外代工的方式,已是奶粉行業的傳統路子。
宋亮認為,種種跡象表明,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已經完全扭曲,商家謀取超乎尋常的暴利,而消費者悲傷愈加沉重地負擔。“國家應該與這些特殊群體消費福利”。
雖然從今年年初開始,政府下調嬰幼兒奶粉的進口關稅,目的是降低進口品牌進入門檻,一方面減少消費者海外搶購行為;一方面使國內市場競爭主體多元化,從而抑制洋品牌頻繁漲價行為,惠及消費者。但除此以外,嬰幼兒奶粉的很大成本來自零售終端,如超市進場費等。
但此次高達近五成的漲幅,除了廠商的提價以外,可能也來自于經銷商的肆意漲價。長期研究奶業的宋亮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描述了產品漲價流程,“雀巢會標一個企業指導價,對外賣的也是這個價格,這個價格有一定的利潤分成。比如廠家以八折的價格賣給經銷商,漲價之后,企業會調指導價,漲價的幅度實際上由企業和經銷商共同享受”。
“但是,如果產品賣得好,變成了緊俏的產品,而作為供貨商的經銷商有‘路子’拿貨,或者手上有貨的,他在超市進場時,會不經過企業同意提高價格。企業沒法管理經銷商,有時候還要求經銷商拿貨,因此價格才會上漲如此之多”。
進口奶粉品質也難保證
進口奶粉需求量的增高也為其漲價助紂為虐。
宋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近兩年都是嬰兒的出生熱潮,對于龍年更是如此。在此背景下,國產奶粉又頻頻出現問題,造成越來越多的人,包括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都改用了進口奶粉。這刺激了奶粉需求量的增加,更是刺激了進口奶粉經銷商的神經。
但在供不應求的基礎上,質量的保證便不那么重要了。宋亮認為,未來的奶粉行業還是要“靠質量取勝”。
“對于現在進口量那么大,品質能否跟上也是很大的問題”。對于進來歐洲、日本奶粉頻出的質量問題,宋亮如此說道,“歐洲有些地方,奶粉直郵1000噸的生產規模,但若由于供求量大,需要生產2000噸的時候,質量便無法保證”。
中國的奶粉的發展結果最終仍要依靠品質取勝。選擇進口還是國產的,一切都要看質量,“中國的食品安全的保障體制要建立起來,企業的相互詆毀行為要杜絕,不然無法保護好的品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