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2-09-28 14:58:37
高額的罰單不僅墊高了險企的違規成本,也表現了監管部門治理行業亂象的決心,重拳出擊對違規行為形成震懾力,卻給普通的投保人吃了顆定心丸。
冀北
截至今日,媒體已經關注了太多的保險行業的弊端,其中銷售誤導等保險欺詐行為更是提了又提,虛掛業務及成本費用套取保費也是見慣不鮮,然而眾多的保險公司似乎有意考驗媒體的耐力。在監管部門一遍又一遍的“刀砍斧劈”后,此等行業惡習屢禁不絕,往往如同烈火燎原后的野草一樣,見風遇雨就再次瘋長,這不能不引起社會的關注。
保險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的重要性無可置疑。而目前保險行業形象卻難以和這一地位相匹配。不少保險公司HR都曾表示,雖然目前媒體普遍都在報道增員難的問題,但實際上,保險公司招不到人。很多的情況下并不是待遇問題,而是不少的應聘者對于保險行業普遍的存在質疑的態度。甚至于在一些人看來,保險從業人員宛如是傳銷人員的形象。而在一些有深厚的行業認同感,并擁有國際視野的營銷員來說,保險行業對于他們來說是朝陽行業,國外成熟保險市場上彬彬有禮的保險經紀人以及MDRT的頂級會員是他們膜拜的偶像,也是他們一生為之奮斗的方向。兩廂對比,便反映出國內外保險市場發展的距離。
而要改變這種局面,就需要逐步促進國內保險市場的成熟,這在一方面要求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做基礎,另一方面則要求行業監管的加強,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前引后推快速發展的格局。
經濟水平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行業監管卻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有效的加強。前兩年的治理酒駕讓我們看到,如果真心想治理,就沒有什么達成不了。
然而監管部門奮力揮出的重拳,經過層層的減弱,最后往往如同變成一個小指頭去撓癢,這讓眾多敢于鋌而走險的保險公司在膽戰心驚后啞然失笑,相信這是眾多依靠保險來保障自己生活的普通民眾所最不愿意看到的。
今年年初,保險監管部門出臺擬《人身保險業務經營管理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一時間議論紛紛。條框中多項關于保險公司違規行為,處罰金額均在一萬元之下,這讓人們頗為質疑,對于那些收入頗高的保險主管來說,一萬元充其量只是隔靴搔癢。相比較于高額的違規取得的非法收益,這種水平的違規成本與其說是一種懲罰,倒不如說是變相的激勵。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主管人員與普通業務員未進行分級處理,而是進行同等處罰,這似乎也難以反映出“因人而宜”的公平理念。然而從行業違規頻現到相應的規章制度出臺,此條例的出臺畢竟是業內監管水平的一個提升。
另外,從保監會和地方保監局對于保險公司的處罰力度來看,也大有不同,在保險法規定的罰款區間內,保監會多“頂天”開罰單,對行業違規現象進行高額罰款,以增加保險公司的違規成本。盡管從2012年前9個月來看,保監會僅開出了4張罰單,但無一不在保險行業引起軒然大波。
高額的罰單不僅墊高了險企的違規成本,也表現了監管部門治理行業亂象的決心,重拳出擊對違規行為形成震懾力,卻給普通的投保人吃了顆定心丸。
而不少地方保監局的監管活動則更讓人感覺是“軟性執法”,盡管不少保監局密集開出罰單,但從罰單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出,不少處罰力度偏軟,沒有對違規者形成有效的規制力。萬元左右的罰款,對于違規者來說并無較強制約力。在不少基層保險從業人員的眼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違規操作是一樁相當有利潤的買賣。
因此,欲謀保險業之大發展,當先改保險業之形象,而欲改保險業之形象,則需下大力氣整治行業亂象。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在2011年經過對壽險業銷售進行加強整治后,銷售誤導等違規行為明顯減少,這固然造成了一些保險公司賬面上保費收入的減少,讓人大呼“壽險寒冬”,然而從長遠來看,這一刀卻下的很有必要,畢竟,一個爛了一塊的蘋果,如果不削掉腐爛的部分,遲早這個蘋果會整個爛掉。而從壽險行業的整治我們也可以看出,保險行業的監管風暴,不但有必要持續監管,而且也能監管好,并且應該來的更猛烈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