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9 01:30:20
在外需疲軟的背景下,短期內,投資增長仍可能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長期以來,中國投資增長可能存在誤判。
每經編輯 項崢
項崢
在外需疲軟的背景下,短期內,投資增長仍可能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雖然這似乎與中國經濟過度依賴投資的觀點相背離,但需要注意的是,長期以來,中國投資增長可能存在誤判。中國人均資本存量較低,這已明顯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只有加大設備投資,提高人均資本存量,短期內才能實現驅動經濟適度增長的目標。
根據傳統的生產函數,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資本存量和勞動力投入。而勞動力投入相對穩定,提高資本存量或可成為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據官方的統計數據,中國投資占GDP的比例并不低,但這并不代表中國的人均資本存量處在較高水平。在國外,土地出讓收入并不記入當期投資,也不成為資本存量,這與我國有較大不同。我國的土地出讓收入是當期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其中,與土地出讓收入關系密切的費用投資占據了較大比重。但需要注意的是,費用投資并不會帶動生產擴張。顯而易見,若完全按照西方發達國家的統計規則推算,2009年后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存在高估,主要是因為土地出讓金過快增長所引發的結果。根據經濟學家李迅雷的觀點,中國經濟增長依靠投資拉動可能存在誤判,2004年起,投資增速與GDP增速就發生了明顯背離,說明中國經濟依靠投資驅動的觀點值得商榷。據測算,觀察中國水泥的消耗,不難發現2009年后,中國經濟可能并不如統計數據顯現的那樣出現強勁增長,或者說是只是出現了溫和復蘇的跡象。
因此,加大投資,提高人均資本存量,或是應對當前宏觀經濟困難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我國區域經濟增長差異較大,西部基礎設施不發達,人均資本存量較低,迫切需要加大包括交通、水利在內的基礎設施投資,以有效提高西部地區人口的人均資本存量,從而改善生產供應水平。而即使在東部地區,其經濟增長,也主要依靠外向型經濟擴張,自身的生產技術和水平仍未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特別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東部地區生產結構急需調整,這意味著資本存量的較大變化,同時也為國民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契機。
更重要的是,亟待提高生產函數的技術水平,也就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理論上,全要素生產率代表的是技術水平。我國外向型經濟增長,主要出口的是低附加值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全要素生產率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但技術水平的提高,不僅需要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更需要設備與基礎設施的增長。若在政府引導下,企業加大設備更新改造,或可刺激我國經濟實現適度增長。
加大投資增長,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引導和政策刺激。雖然地方政府的債務水平值得關注,但并不表明政府債務失去控制。關鍵是要加大政府舉債的約束,同時還要提高地方政府投資的效率,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因此,在短期內,刺激經濟增長的投資擴張措施,是主要投向設備投資、基礎設施投資方面,而不是土地購買。若地方政府投資主要是提高設備和基礎設施投資,進而提高人均資本存量,便可以帶動經濟穩定增長。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jxzk19.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