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3 01:33:17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已經完成了其歷史使命。中國進入了培育“橄欖型”社會的新時代。
每經評論員 葉檀
10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表示,四季度將會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總體方案。
筆者認為,中國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應該出臺,也必須出臺。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已經完成了其歷史使命。中國進入了培育“橄欖型”社會的新時代,龐大的中產收入階層與城市化進程。中國進入了現代工業社會的后半段,即相對結構均衡的、多數人具備幸福感的社會。
三十多年前,從經濟逐漸失去活力的計劃經濟脫胎而來,中國迫切需要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完成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示范效應。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市場經濟不均衡的必然結果,也是初級工業社會的廣泛現象,當時提出這一概念石破天驚、為改革提供動力,無可厚非。
三十多年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效應:城市居民先富于農村居民;壟斷行業員工先富于普通企業員工;擁有溢價的權貴階層先富于一般競爭階層。收入分配領域的這些現象,說明中國市場化改革到了關鍵時刻,這是制度劣勢掣肘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因此,不進行堅定的改革,可能墮入中等收入階層陷阱。
收入分配領域改革,到底改什么?絕不僅僅是收入分配,更是發展模式、社會與經濟結構、稅收體制的重大調整。
政府財政收入增速高于民間收入增速,反映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主要由政府投資主導。政府集聚優勢資源攻克重要基建設施,如“十五”期間延續至今的高速公路建設,以及目前方興未艾的高鐵建設,這些都是在政府主導下由地方投融資平臺、地方大型國企平臺撥款、融資、建設完成。集中力量辦大事,如果缺乏監督制度與市場制度,可能會帶來尋租與低效。
政府需要厘清稅費、降低稅收,重要的基建項目由民間、政府之力合作完成。中國的基礎建設、重大項目投資將由政府主導轉向政府、民間共同出資、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模式。模式轉變過程,就是讓管理的高效、公平與收益、產權一視同仁地得到保護,這至關重要。
城市居民收入高于農村居民收入,反映的是農村居民作為工業化時代廉價勞動力的主要提供者,從20世紀80年代之后,被逐漸排除出工業化時代的紅利分配隊伍。
20世紀80年代包產到戶紅利消失,直到現在,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速從總體上來看低于城市居民。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6778元,還不到城鎮居民收入的一半。雖然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超過城市居民,農村居民同比名義增長15.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7%,但農村居民基數過低,在教育、薪酬等方面,增長前景不容樂觀。大城市郊區農民,市場化快速推進的地區的農村居民收入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只是個案,不能視作整體現象。
此前十年,中國農村發生2000多年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經表決決定,《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同日,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第46號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農業稅。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障制度由農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和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費補助制度組成,農村居民建立基本社會保障制度,直至最終與城市居民接軌,其目標是逐步取消基于福利、公共資源占有率不平等的戶籍制度。
讓農村居民盡快擺脫教育等領域的劣勢,作為人力資源接軌城市化進程,是中國建立文明、現代社會的前提之一,否則城市鴻溝等將吞噬改革成果。
今年10月,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發布2011年《中國薪酬發展報告》,直指部分行業工資上漲過快。“十一五”期間,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值由2005年的29.1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66.8萬元,5年內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平均上漲37.7萬元,平均每年遞增18.1%,其中,2007年高管年薪平均遞增速度達到57.19%。上市公司員工工資上漲幅度不大,10年內只上漲了3萬元。另據全國總工會2010年的一項調查表明,兩成職工5年間從未漲過工資,208家國企高管與一線職工的收入相差近18倍——而這一差距,在1979年僅為1.18倍。
這導致的結果是,經濟效率下滑,高端人士在國際上消費奢侈品,而低端人士在城鄉結合部艱難糊口,外需壓倒內需。
收入分配改革是指建立正確的激勵機制,建立公平的社會保障機制,絕非均貧富,絕非一步跨入共產主義社會,而是為公民建立安全的、有保障的、鼓勵創富的基本制度,讓真正創造財富而不是尸位素餐者獲取高薪。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jxzk19.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