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11-01 20:30:14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預付卡的購買限制從今天開始進一步收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今天起,一次性購買不記名預付卡1萬元以上的需要實名登記,而單張預付卡金額若超過1000元同樣應該實名登記。不過,記者今天走訪調查發現,許多商家針對實名制“見招拆招”,監管效果難樂觀。
除了“實名制”以外,新規還要求,單位一次性購買單用途卡金額達5000元(含)以上或個人一次性購卡金額達5萬元及以上,以及單位或個人采用非現場方式購卡的,應通過銀行轉賬,不得使用現金、信用卡等。
預付卡暗藏腐敗玄機
預付卡因為自身的一些特點,一直被認為是暗藏腐敗玄機。此舉在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看來,有助于監控資金來源,防止非法資金通過購物卡洗黑錢。
郭田勇:由于不實名,在一些領域中有偷漏稅問題,還有送禮甚至腐敗的一些行為,也容易形成洗錢。在實名制以后,它對整個預卡市場發行和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卡的資金到底在哪花了,都有據可依,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夠防范這些問題。
商家“見招拆招”
信用卡渠道暢通無阻
不過,當天記者走訪了多家商場和超市后發現,預付卡新規在各個商家間的執行情況并不完全一致,特別是信用卡購卡渠道依然“暢通無阻”。
記者:從今天開始買卡要登記是吧?
商家:嗯,你買多少錢?
記者:超過一萬塊錢。
商家:您先登記吧,帶身份證過來,復印件不行。
記者:要帶現金嗎?
商家:隨便您,現金、刷卡都行,信用卡也行。
“化整為零” 回避登記臨界線
其實,此次預付卡實名和限額的規定跟去年5月份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的意見》中基本相同,大部分商家已按照其中1萬和1000元兩條實名制登記的臨界線進行了巧妙的調整和回避。
眼下除了極少數商家仍有最大面額5000元面值的購物卡之外,大部分最大面值只有1000元,這樣即使購買五六萬元也不用實名登記,南京新街口某商場:
記者:最大的面值1000?以前好像有2000的。
商場:對,現在沒有了。
記者:是一直都沒有,還是最近沒有?
商場:過段時間我不知道,反正最近沒有。
工作人員支招說可以“化整為零”,分批次購買,這樣就無需經過銀行轉賬,也無需進行登記。
盡管被窮追猛打,但是預付卡依舊廣受歡迎。業內人士認為,最主要還是因為預付卡的買賣雙方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對商家而言,購物卡市場吸納的巨額現金相當于“無息貸款”:一方面可以減輕公司日常運營的壓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商家投資資金來源,對于消費者來說,預付卡一般都有95折的優惠,何樂而不為?
多功能預付卡須有第三方支付牌照
當然,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辦法》也明確規定,若支付機構違規,中國人民銀行可給予警告、限期改正、罰款、暫停部分或全部業務等處罰;情節嚴重的,依法注銷其《支付業務許可證》甚至移送公安機關。
此外,郭田勇還表示,結合預付卡發行目前比較泛濫的現狀,應該對發卡權進行一定的限制,不能什么樣的小店都可以發行,不少地方也曾經出現過一些像美容店、健身店收了錢發了卡,老板卻卷鋪蓋走人的情況。建議多用途預付卡的發行要進行審批,而單用途的預付卡的發行應該進行備案,從注冊資本等等其他的方面要素著手,對發卡機構的發卡門檻進行限制。
郭田勇:這個我們也是雙管齊下?,F在預付卡的發卡,發卡方必須要有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當然我們指的是多功能預付卡,都要有牌照,所以央行在審核時,他對發卡機構的資質都會有一套標準。(中國廣播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