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11-10 17:18:36
隨著11月11日“光棍節”的臨近,各大電商的促銷活動也進入白熱化,低價營銷戰初現端倪。為什么電商之間總是競相低價促銷?這種營銷策略又能走多遠?
新華網天津11月10日電(記者翟永冠)隨著11月11日“光棍節”的臨近,各大電商的促銷活動也進入白熱化,低價營銷戰初現端倪。為什么電商之間總是競相低價促銷?這種營銷策略又能走多遠?
電商約戰“雙十一”
“光棍節”臨近,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的郭丹為這一天的網絡購物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銀行卡里存了錢,各個購物網站的“購物車”里也塞滿了已經“瞄準”的商品。“‘光棍節’各大電商都會有力度很大的促銷。”郭丹說,“上一年我就搶到了很多質優價廉的東西,今年我提前就把要買的東西都看好了,就等當天下單了。”
近年來,電商相爭日趨激烈,在“造節營銷”中,“光棍節”已經成功轉變為網上購物節。在去年“光棍節”活動當日,淘寶全網銷售達到52億元,其中天貓超過33.6億元。
驚人的銷售業績讓“光棍節”成為眾電商的必爭之地。今年的11月11日還沒到來,各大電商網站已經提前公布了促銷計劃。不管是派發優惠券、充值送紅包還是“減完再返,折后再降”,電商推出的種種優惠讓人眼花繚亂,引來愛好低價的消費者也摩拳擦掌,為即將到來的購物狂歡做準備。
“上一年淘寶‘光棍節’營銷的成功暴露了消費者巨大的購買力,使其他電商也意圖分一杯羹。”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張翔博士說,“同時,對于在市場占有度、流量和銷售額等各個方面存在激烈競爭的電商來說,一家發動價格戰,其他家也將不得不跟從。”
電商低價營銷戰略恐將難以持續
今年以來,電商之間的或真或假的價格戰吸引了人們諸多眼球。為什么電商之間競相降價的情況屢次出現?天津財經大學講師薛福亮認為,從市場行業競爭格局看,電商之間在產品和服務上同質化程度高,同時消費者普遍偏好低價商品且可選范圍較大,再加上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這就造成了電商之間價格競爭日趨激烈。
盡管電商之間的競爭熱火朝天,但一些受訪專家表示,隨著電商市場格局的變化和消費者理性消費習慣的養成,電商之間這種低價營銷戰略恐將難以持續。
首先是消費者對于電商低價營銷的疲勞。南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石鑒表示,光棍節電商大戰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商家市場活動,噱頭大于實際的電商低價營銷最終將失去顧客。
“參與這類大戰的大多商品到年底都面臨換季,與其占庫存侵蝕利潤莫不如以電商的大戰名義賣出去。”石鑒說,“比如衣服,歐美香港圣誕節大甩賣有時也就1-2折,電商大戰是4-6折,電商還賺了呢。”
其次是未來市場主體構成的變化。石鑒表示,未來趨勢是電商會向巨頭方向匯聚,地方零售商經銷商會凋零,實體店作用最終會以展示體驗為主。在營利的壓力下,處于相對壟斷的電商很難再通過價格戰的方式展開競爭。
再次是來自物流的壓力。薛福亮認為,短時間內網購數量的大幅增加給快遞公司造成很大的壓力,有些甚至出現了爆倉的情況,這也造成了物流不能及時配送貨品,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張翔表示,電子商務快速發展,使物流環節成為“短腿”,盡管促銷季相關方面會有所準備,但長期消費者購物體驗不佳最終會反映在市場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