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5 01:03:24
余豐慧
今年初以來,美國農業部大幅度調低美國大豆產量,理由是美國遭遇了“50年不遇大旱”,將造成大豆等農作物大幅減產。同時,包括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也緊隨美國發出世界糧食產量將減產的信號,稱糧食價格將上漲,甚至不排除出現饑荒現象。
在美國的“忽悠”,以及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捧場”下,國際糧食價格開始走高,特別是國際大豆、豆粕價格漲幅非常大,中國企業開始在價格高點大肆采購。前10個月我國大豆進口量為4834萬噸,同比增16.6%。在國際大豆價格高位運行的9月、10月,中國分別進口大豆497萬噸和403萬噸。
然而,中國企業高價采購大豆后,美國農業部開始調高大豆產量估值,直接沖擊國際大豆、豆粕價格。在價格高位購入大豆、豆粕的中國企業受損最大,業內人士告知,壓榨企業加工一噸大豆將虧損約500元,復工不久的東北壓榨企業又面臨全面停工的窘境。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2004年曾上演過相似一幕。同樣是價格劇烈波動,中國企業高價收購,此后大豆價格驟降,大豆還沒運到岸,部分企業就已支撐不下去,外資趁機廉價收購。幕后黑手仍然是美國農業部。那么,為何美國農業部屢屢“導演”相似劇情,中國企業為何屢屢上當受騙?個中原因值得我們反思。
說到底還是因為我國失去了大豆產業的定價權,把大豆定價權拱手讓給了美國。在商品為王的情況下,誰擁有物資商品,誰就掌控著最終定價權。東北大豆產量的減少甚至全面萎縮是我們失去定價權的根本。當前,中國大豆對外的依存度高達80%,絕大多數都需要進口,怎能擁有定價權呢?一旦失去定價權,加上信息不對稱,必將任由產量大國“忽悠”,這是美國在大豆行業將中國企業玩弄于股掌之間的主要原因。此外,美國是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美國的期貨等金融市場相當發達,并且在世界占有絕對地位和主動權。美國機構發布的信息都將會對世界市場帶來影響,況且,在大豆產量估值上,由美國農業部發布的信息,其影響力更大。
美國農業部在大豆產量估值上的“出爾反爾”,其目的在于維護美國企業的利益,但卻“坑”苦了中國企業。在價格高位購入大豆的企業,虧損是必然的,壓榨企業經營將更加困難,不排除停工停產。更加嚴重的是,高價購入大豆的中國企業可能被海外企業低價收購。
痛定思痛,關系國人生計的農作物市場供給絕對不能放在國外。東北大豆的全軍覆沒是一個教訓,恢復東北大豆昔日威力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在恢復東北大豆絕對產量上,需要政府出臺保護性政策,一旦大豆價格下挫或者被國際打壓,國家應該采取保護價收購政策。同時,適度限制進口大豆規模。再者,在恢復產量的基礎上,東北大豆應該提高生產率,提高品質,集約化經營,降低成本。
無論是大豆種植者,還是大豆加工企業,包括豆粕等經營者,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一定要有風險意識,比如:這次損失最大的是沒有在期貨市場做套期保值者。因此,面對農副產品特別是海外依存度較高的農作物,一定要善于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工具——套期保值,最大限度地避免遭受損失。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jxzk19.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