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1 01:16:2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戴榆 發自上海
航運企業正通過各種途徑補充自身資金,以度過尚無復蘇跡象的航運“寒冬”。
11月19日,中國遠洋(01919,HK;601919,SH)在港交所公告宣布,擬在境外發行債券;昨日 (11月20日),中海發展(01138,HK;600026,SH)也公告稱,擬發行的25億元人民幣公司債券將于今日上市;中海集運昨日則宣布,以3.586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部分自有集裝箱,凈利得1.12億美元,但需以2.213億美元租金返租這些集裝箱4年,獲取短期資金的意圖明顯。
航運業的寒冬,尚無轉暖跡象。根據中國的三大上市航運企業公布的三季報,這3家公司前三季度除了凈利潤虧損之外,經營性現金流也都不佳。行業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行業頹勢難以短期好轉的情況下,各大航運企業紛紛通過各種途徑籌集資金,為穩定長期發展戰略保駕護航,目前來看,發行債券似乎是融資的主要途徑。
中海集運相關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出售集裝箱主要是為了增加公司現金流與改善財務狀況,也可以實現凈利潤扭虧,避免“被ST”。
業績不佳 融資解渴
中海發展昨日公告稱,擬發行的25億元人民幣債券將于今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由聯席主承銷商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以余額包銷的方式承銷。
就在11月19日,中國遠洋也在港交所發布公告其將在境外發債的計劃,中銀國際及匯豐銀行將為債券的初步認購人,債券發行的金額、條款及條件將有待進一步確定。
分析人士指出,盡管發債融資并非航運企業獲得資金的唯一辦法,但似乎卻是眼下航企能夠普遍采用的有效措施。
“目前也許只能通過發債途徑了”,某航運業資深研究員昨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融資方式主要為股權融資與債券融資,但股權融資顯然是航企不愿采取的:一方面如今股價較低,企業不愿‘賤賣’;另一方面航運市場也不好,投資者缺乏熱情。”
三季報顯示,中國遠洋、中海集運和中海發展,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均為負值,分別約-53.53億元、-4.44億元和-879.9萬元。
“目前市場不好,大家肯定會盡各種可能給自己多加點籌碼。”一位中國遠洋內部人士日前告訴記者,中國遠洋此番在境外發行債券或意在為航運“冬季”多儲備點糧食。
“目前來看,航運業所面臨困境遠超預期,企業經營狀況不甚理想,各大航企資金方面出現短缺跡象,較大的債務負擔將成為阻礙其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表示,“航運何時復蘇尚未可知,航運企業集重資的目的非常明確:其試圖通過收納資金為企業后續發展提供良好支撐。畢竟,‘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對航運企業同樣適用。”
中海集運高價返租集裝箱
除了發債融資,變賣資產也是一些航企增加資金的無奈舉措。
一名航運業人士表示,航運行業的頹勢很難在短期好轉,各大航運企業紛紛通過各種措施募集資金,為穩定長期發展戰略保駕護航。
繼11月初中國遠洋在上海聯交所擬以5.62億元掛牌轉讓上海東方遠航物流有限公司29.7%的股權之后,中海集運昨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旗下所屬的中海集裝箱運輸 (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運香港)和中海集裝箱運輸(亞洲)有限公司(以下 簡 稱 集 運 亞 洲 ), 擬 出 售210481TEU的自有集裝箱 (3~6年箱齡),出售價格總計3.58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36億元)。
中海集運表示,由于該批資產在3~6年前在價格低位購買,根據當前市場價格評估,可實現較大增值。此次交易可以改善公司現金流,改善財務狀況,預計交易凈利得為1.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98億元)。
中海集運相關人士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述交易除了可以增加公司的現金流并改善財務狀況之外,增加凈利潤以實現業績扭虧為盈、避免被ST也是因素之一。三季報顯示,中海集運前三季度凈利潤約-2.90億元。
申銀萬國昨日評價說,考慮中海集運出售集裝箱資產,調高該公司2012年盈利預測至2.97億元(原預測為虧損4.02億元)。
中海集運盡管可以通過出售資產幫助公司實現業績扭虧,但也需要付出代價。
中海集運昨日公告稱,為保障公司生產經營用箱有序不亂,集運香港、集運亞洲將按照公司集裝箱保有計劃對本次交易處置的集裝箱進行回租。租期4年,總租金約為2.213億美元 (約合13.935億元)。這比該交易1.12億美元的凈利得多了1億多美元。
上述中海集運人士向記者坦承,租借的成本可能會比自有集裝箱的成本要高,但售后回租在不間斷保留使用原有集裝箱資產的前提下,獲得了所需的資金。
“此前便宜的時候購得,是它的長期成本優勢”,某航運資深研究員對記者表示,“現在出售,相當于把長期擁有的成本優勢一下子集中預提了。”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jxzk19.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