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2-12-06 10:14:11
“三一”董事長梁穩根最近做了一個遷址北京的決定,令人震驚。或以為,湖南的“面子上”會很掛不住了。網上的輿論均認為,這給地方政府出了個很大的難題近10來年,盡管原由不同,創智、遠大、太子奶等湖南發展起來的優秀企業,先后發生了出走風波……三湘四水,情何以堪?
11月29日,有媒體指出同城同行業對手中聯重工多年來的惡性競爭,反響巨大。隨后,中聯重科也發布措辭嚴厲的聲明,雙方各執一詞,隔空對戰。無論事實真相如何,“三一”與中聯這兩個同城競爭對手之間的爭斗,已經完全超出了正常的商業競爭范疇。
當下全球經濟正陷入深刻危機中,中國經濟也處于艱難的低谷,和衷共濟本應是企業共度危難的路徑和策略。但兩家有著國際影響的中國公司,卻陷入惡性競爭的白刃戰中,令人唏噓。在改革開放已逾30年的中國商業環境里,仍有如此令人不堪的惡斗,也匪夷所思。
惡性競爭沒有贏家。競爭如果走向惡性,就演變為丑聞這甚至不僅僅只是兩家企業的丑聞。而且,兩家市值巨大的上市公司的纏斗,也頗有些置廣大投資者利益于不顧的姿態。
讓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實現充分而理性的競爭,一直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透過“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的發展路徑可以求證:正是有充分和直接的市場、技術、產品乃至人才的競爭,才使得這兩家同城對手都得以做強做大。目前,“三一”和中聯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的排名,分列第六和第七名。
“‘三一’進入的是國企林立的地方,那里競爭不充分。”梁穩根草創時期的這種認識,不失為一個企業家頗具戰略智慧的體現。直到今天,當“重啟改革”成為廣泛共識之際,綜合學界的觀點,仍然可以這么認為:中國許多缺乏競爭的產業,若能創造條件,降低門檻,讓更多的梁穩根們頑強擠入,中國經濟建設的效率,一定會要高很多。
沒有充分競爭的市場是不可想象的,而沒有法律乃至道德約束的競爭同樣也是不可想象的。兩家頂尖公司之間的競爭,演變成如今的惡斗,值得深入反思。
比如,與中聯的國企性質不同,“三一”是一家純粹的民營公司。這一區別,也導致了網上輿論對“三一”有某種同情的情緒。雖然事實的真相可能并非“一家國企對民企的打壓”這么簡單,但輿論情緒的背后,則多少折射著人們對深化改革的種種渴望。
再如,“三一”、中聯之爭升級到“一山不容二虎”的激烈程度,還將當地政府逼到了左右為難的尷尬之境,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另一個維度。有評論認為,在這個市場機制遠未完善、多數關鍵資源還控制在政府手中的制度背景下,企業均樂于與政府建立越來越密切的關系,但這種關系對企業和政府也都隱含風險。
“三一”高層在接受采訪時,對其與政府的良好關系和從中所獲得的照顧和扶持如數家珍,多年來,梁穩根在參與政治方面表現得非常積極。可以說,正是越來越多的不同所有制企業對當下制度資源的領會、迎合和利用,才讓制度環境更難以向市場法則主導的方向發展。
可以這么認為,“三一”與中聯此次針尖對麥芒式的惡戰,將使得地方政府陷入“手掌手背都是肉”的兩難之境。這也是為什么有那么多學者一再呼吁:政企分開,是深化改革的一個無法逾越的深水區。
唯有符合市場規則的競爭是理性的競爭。“時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建立了共識:發展關鍵不是爭奪市場,而是攫取政府的資源。是什么讓企業家集體從市場優先偏移為資源優先?根子在政府。解決了這個問題,中國至少還有30年大發展。”有財經人士這么認為。或因為此,人們更迫切地期待通過深化改革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有更多的資源是通過市場而非行政手段進行配置。(來源:新華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