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8 01:03:42
除了“城鎮化”,還有哪些概念將受到市場熱捧?政策會如何給來年定調,又將出臺哪些足以改變未來的新政策呢?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趙笛
每經記者 趙笛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于12月召開,而在此之前,A股就“急不可耐”地上漲了,因此,市場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振股市的期待進一步加深。
作為每年最高級別的經濟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和對來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定調,被譽為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備受資本市場的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會給資本市場以驚喜,市場往往也熱衷于跟著會議的思路展開漲跌和炒作。那么,即將召開的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將給市場帶來什么呢?
2013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一年,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一年。本月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對2013年的經濟工作進行定調。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了2013年經濟工作。該會議提到的內容可能已經透露出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主要方向。其中,關于“城鎮化”的表述已經引發了市場上相關概念股票的上漲。除了“城鎮化”,還有哪些概念將受到市場熱捧?政策會如何給來年定調,又將出臺哪些足以改變未來的新政策呢?
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
為來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設定目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大看點。
當前,盡管我國經濟已出現明顯的企穩跡象,然而也有一些不利因素困擾著我們,例如11月四大行新增人民幣貸款環比降低520億元、歐洲債務危機延續、美國 “財政懸崖”陷入僵局等。顯然,我國經濟是否已經觸底,是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明年的GDP增長目標會是多少?
2005年~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來年GDP定下的目標都是8%。2012年3月,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7.5%的GDP增長目標。市場人士認為,2013年,GDP目標依然不會提出 “保八”,7.5%應該是合理水平。12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指出,“明年將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穩中求進”。
除了GDP目標以外,財政、貨幣政策的定位和調整,也將在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落實。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著力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加強政策協調配合。有分析認為,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表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將分別維持2010年、2011年的 “積極”和“穩健”。
東證期貨分析師劉茜指出,根據上述會議內容中關于經濟政策基調的說法,短期內出臺大規模逆周期刺激計劃的可能性正在減弱。而政府將把明年GDP的增長目標定在7.5%左右,這與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2020年GDP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相符合。
另外,劉茜指出,財政政策有望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包括可能實施較大幅度的減稅以及保持一定的財政赤字水平。在調結構的大背景下,結構性減稅提振內需,“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城鎮化和服務業的發展,以及節能環保等將是主要方向。
光大證券分析師徐高則認為,保持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是會議發出的最重要信號。今年三季度以來,宏觀經濟呈現了企穩回升的態勢。在這背后,政策對于基建投資的推動功不可沒。但明年政策還存在相當變數,甚至目前的溫和放松勢頭是否能夠延續下去都存在不確定性。這是近期市場情緒與宏觀經濟走勢出現背離的關鍵原因。中央政治局會議此時重申要 “保持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無異于給出了一個定心丸。
“新四化”新機會
既然對于大盤的走勢,市場已經得到了“定心丸”,那么資金具體應布局哪些領域成為下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
實際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第一張牌已經打出,這就是 “城鎮化”。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重點提到了“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這表明,城鎮化建設將成為2013年的重點。國家也會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的各項公共服務。通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城鎮化,促進內需增長,優化經濟結構。
近期,城鎮化概念股如工程施工類股票騰達建設(600512,收盤價3.27元)、瀝青車輛股達剛路機(300103,收盤價9.45元)連續漲停,掀起了一股基建股上漲的高潮。12月4日~6日,水泥板塊以9.32%的加權漲幅排名第一,機械行業的漲幅緊隨其后達到6.85%。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認為,以新型城鎮化為依托的“新四化”,即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建設,是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保證,也是今后相當長時間里資本市場投資的最大主題,“未來投資的最大風險,就是漠視新‘四化’的投資主題”。
管清友認為,短期“新四化”建設主要是加強交通、市政、信息化、能源、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投資。
在具體行業上,分析人士指出,城鎮化過程中,受益的行業大致分為四個方面。一是地產、水泥、工程機械等城市基建行業;二是提高就業、提高生活質量的服務行業,如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科研設計等;三是軌道交通行業;四是人口密集后不得不面對的環境問題,這涉及到環保股。
光大證券分析師徐高認為,“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是這次會議在城鎮化方面采用的新提法。早在2006年,時任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司長的李東序就曾撰文《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做好城鎮規劃、統籌城鄉發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及最為實際的——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在房地產方面,徐高認為調控似有變化。這是因為,中央政治局會議新聞稿僅在最末尾的地方簡單提到要 “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住房保障工作”。對地產調控的關注度似有下降。如果在接下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也是這樣將地產調控放到次要位置,那么不排除地方政府在地產調控上放松的可能。
消費:加快培育增長點
對于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消費和投資,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著力擴大內需,加快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增長點,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中信證券分析師諸建芳認為,未來政策將促進消費升級;預計2013年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長,增長速度將在20%以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擴大消費近年來一直是政策主攻的方向之一。盡管居民儲蓄率仍處高位,不過,政策也在進一步努力。比如,日前央行下發通知,銀行卡刷卡手續費標準調整將于2013年2月25日起全面執行,總體下調幅度在23%至24%,其中餐飲娛樂類下調幅度高達37.5%。
申銀萬國分析師李慧君指出,此前,銀行卡刷卡手續費過高加重了商戶的經營負擔,商戶可能提高商品價格將手續費轉嫁給消費者,不利于消費發展。而此次出臺刷卡手續費下調政策,降低了簽約商戶的經濟負擔,增強了中小商戶使用銀聯刷卡的積極性;同時,商戶刷卡成本降低之后,商家利潤空間增大,也有望使消費者間接受益,促進持卡人進行刷卡消費,可進一步發揮銀行卡在擴大內需、促進消費、轉變消費理念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此外,《人民日報》日前發表文章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信息消費已成為擴大內需的新引擎,而且消費潛力巨大。苗圩稱,信息消費具有結構層次高、綠色無污染、帶動作用強的特點,是近年來各國重點培育的新興消費熱點,也是我國有效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當前,信息消費成爆炸式增長態勢,其對內需的強力拉動作用已經顯現。
在擴內需和調結構的背景下,有兩個板塊也有望成為2013年的熱點。
一是出口轉內銷的概念股。在白酒股被“打趴下”,房地產市場被壓制,電子商務爆發式增長背后,傳統的消費股如零售、電器等還能擴大內需市場,其他的則不盡然。2011年,國家對光伏并網發電大開方便之門,就是要將原本90%都出口的光伏產業轉內銷。或許,這是2013年挖掘擴大內需概念的一大突破口;
二是重大科技項目概念股。重大科技項目實際上離不開調結構,離不開新興產業,特別是高端設備制造業,海洋開發、核電建設、高鐵建設等更容易成為重大的科技項目;
此外,每逢年初就會炒作“一號文件”的農業股。2013年,農業概念股將匯集“三農”、“城鎮化”等多重利好。實際上,關于農資流通概念股的大幅炒作已經開始,像輝隆股份(002556,收盤價6.5元)就獲得了不錯的漲幅。此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等是必炒的概念。近期底部放量的吉峰農機(300022,收盤價8.06元)也值得關注。
/影響回顧/
會議期間股市偏強 會后常見獲利回吐
作為來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資本市場關注,大資金往往會揣度其深意,著重分析其中的 “輕重緩急”,從而調整其操作策略,引領市場的潮流。
歷年會議均有亮點
每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會給來年經濟工作定調,且具有鮮明的時期特征。
比如,1997年和1998年的兩次會議時逢亞洲金融危機,當時的會議分別以“繼續穩中求進”和“繼續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為基調,主題內容中分別提到 “防止和化解金融風險”和“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1999年定調2000年的內容是“突出抓好國有企業改革”,其指導思想便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
2001年恰逢“十五”計劃的開局,2000年定調2001年的內容是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努力實現“十五”計劃的良好開局;
2007年,經濟增長出現過熱局面,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定調2008年時,清楚地認識到應“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快速蔓延和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的影響,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面臨嚴峻挑戰,當時給2009年的定調便有了經濟結構調整的努力嘗試——“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2009年定調2010年的主題則是“從保增長到促轉變”。這是憑借一攬子刺激方案,保增長取得顯著成效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未來經濟政策的思路調整。這一主題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更加注重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增強經濟增長活力和動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正是有了2009年末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全新認識,才有了2010年一連串具體政策的出臺。比如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節能減排力度、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等。
2011年是 “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2010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點提到了“準確把握創新和產業轉型處于孕育期的特點,努力搶占未來發展戰略制高點”;
2011年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明年(指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上仍將十分嚴峻復雜,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并提出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 “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繼續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2012年中期,居高不下的通脹終于掉頭向下。
政策預期股市偏強
資本市場對每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分關注,會議前后,股市多憧憬利好政策,走勢相對較強。
以上證指數為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2000年至今的12年里,會議前一周股市下跌略多,達到7次,上漲為5次。不過,上漲的幅度最高達到7.88%,遠大于下跌的最大幅度3.19%。
2005~2011年,上證指數在會議前一周的走勢也是跌多漲少。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1年,跌幅分 別 為1.85%、3.19%、1.15%和1.92%。2006年、2008年和2009年則錄得上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10年和2011年這兩個下跌的年份,11月份均出現不錯的反彈,而這波反彈行情減弱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利好效應。
在上漲的年份方面,2006年恰逢“股改”后不久,以及股市結束漫漫熊途,市場對政策充滿憧憬,會議前一周上證指數上漲5.59%;
2008年會議召開前,股市正處于2008年大熊市以來的見底初期,市場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充滿期待,會議前一周,上證指數上漲7.88%;
200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在12月8日召開的,當時金融危機告一段落,市場有理由期待新一輪經濟快速增長的出現,會議前的一周,上證指數大漲7.13%。
根據上述情況來看當前的A股,2012年11月份股市不但沒有漲反而加速下跌。經歷漫漫熊途的投資者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無比憧憬,這就有12月5日的放量大漲。由此分析,會議前的行情不會太差;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股市的漲跌幅度相對偏窄。
近12年來,僅2007年會議期間上證指數漲幅達到4.22%,2011年跌幅3.75%,其余時間,上證指數漲跌幅均在±1%左右。在此期間,下跌的次數僅有三次,分別是2002年、2006年和2011年。
會后回吐 牛市招手
在會議后的一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上證指數的走勢也是中性偏強。只不過,若前期表現較好,抑或是政策亮點不多,會議結束時會出現一定的獲利回吐。
近12年來,下跌的次數僅有4次,有3次集中在近4年。即2008年下跌4.92%,2009年下跌0.87%,2011年下跌1.68%。
值得注意的是,若將考察期限放長,《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即12月底或來年的1月初,往往會出現大反彈。
2008年1664點雖然是在10月份出現的,但二次探底的1814點是在2008年12月31日確認的,由此才展開一輪大反彈;
2009年底和2010年初,雖然反彈行情早已經在8月份結束,但此時市場還沒有出現殺跌,真正的殺跌是在1月下旬;
2010年底,市場處于震蕩下跌,但跌幅不大。2011年1月底至4月中旬,市場出現了一波13%的反彈;
2011年底市場處于持續下跌,但2012年1月6日市場在2132點附近止跌,展開了一波中級反彈。
整體來看,年末往往是調整的最后時間,第二年初會有一波行情。雖然,這波行情的原因或許并非直接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關,但其利好憧憬是不能漠視的。
/延伸閱讀/
“定調”是怎樣影響股市的
對大盤走勢而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不言而喻。
從近年來經濟工作會議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表述上看,如果將偏向積極的變化理解為“正號”,將偏向收縮的變化理解為“負號”的話,未來一年的時間里,前者容易引發A股上漲,后者則多半會造成A股下跌。當然,以此為判斷的時候,也要衡量當前的估值水平。
比如,在定調2001年經濟工作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財政政策的表述為“積極”,但貨幣政策從“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轉向 “穩健”,2000年滬深300的估值也從33.92倍上升至46.68倍,貨幣政策與估值上升形成兩個“負號”,2001年股市下跌20.62%;
定調2008年經濟工作時,財政政策維持“穩健”,貨幣政策從“穩健”轉至 “從緊”,2007年滬深300估值也從32.5倍升值44.42倍,同樣是兩個“負號”,2008年股市下跌65.39%;
定調2009年時,財政政策從“穩健”轉向“積極”,貨幣政策從“從緊”轉向 “適度寬松”,滬深300估值從44.42倍降至15.51倍,出現三個 “正號”,2009年股市上漲79.98%;
定調2010年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寬松”依舊,股市構成雙“正號”。對于為何雙“正號”沒有推動股市持續上漲,原因或許與估值有關。2010年的股市整體還處于2009年大反彈的高位,估值并不低。再加上高庫存以及歐債危機的影響,上漲動力自然不足;
定調2011年時,財政政策依舊“積極”,貨幣政策回歸“穩健”。這好比“一正一負”。在此背景下,勉強在2010年雙“正號”下維持的股市,瞬間崩潰。上漲僅持續了一個季度,后三個季度不斷下跌。2011年跌幅21.68%;
定調2012年時,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維持“積極”和“穩健”。所以,2012年股市和2011年很像,年初上漲,年中開始下跌。
如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定調2013年,按照政治局會議對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指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有望延續,這或許意味著2013年的股市不會有想象中的大牛市。
不過,考慮到目前市場估值經過連續下挫后已經很低,行情一定會比同樣存在“一正一負”的2010年、2011年要好。
不只是整體行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會議之后,市場會對政策的導向作出判斷,從而挖掘受益的行業或板塊。
200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次年電子信息板塊相對大盤收益率為68.4%,絕對收益率為47.78%;2008年,會議首次提出“要把滿足居民合理改善居住條件愿望和發揮房地產業支柱產業作用結合起來,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減輕居民合理購買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負擔,發揮房地產在擴大內需中的積極作用”,次年地產板塊相對大盤收益率為36.39%,絕對收益率為116.37%;2009年,會議首次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次年新興產業板塊相對大盤收益率為38.27%,絕對收益率為25.54%,2009年還提出“從保增長到促轉變”。統計顯示,在會議后的一周,汽車、水泥、玻璃、家電板塊位列漲幅榜前列,一周的漲幅(2009年12月8日~12月15日)分別達到1.81%、1.76%、1.68%、0.8%,與此同時,地產、煤炭等在經濟總量中占據“大頭”的板塊位列跌幅榜前列,跌幅分別達到5.33%和3.12%;
2010年底的會議提出要“推進發展現代農業,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增加農業生產補貼,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把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多方籌集資金,切實增加投入”等。數據顯示,在會議結束后的一個月,水利建設板塊以7.07%的漲幅排名第一,農林牧漁板塊的漲幅也高達5.76%;
2011年底的會議,重點提到要管理通脹預期。在此背景下,2012年初以來的反彈基本就是圍繞高通脹作文章,地產、白酒的大漲背后,都有通脹的影子。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jxzk19.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