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0 01:00:04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日前,汽車業界傳出斯巴魯和龐大集團意欲在國內成立合資銷售公司的消息,一時間議論紛紛。據稱,雙方合資的消息將在一個月內公布,斯巴魯在合資公司中占據控股股東地位,股比超過50%。
眼下,斯巴魯正在中國市場籌劃一場變革。此前,斯巴魯與龐大集團、上海安吉和東莞意美三大區域總代理商的合同協議已于2012年年末到期。2013年伊始,經歷了中國掌門人的變革之后,斯巴魯的下一步變革或將鎖定在銷售渠道上。
對于傳聞,斯巴魯中國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斯巴魯中國的層面,我們到目前為止,沒有接到這方面的消息。”
2012年斯巴魯在華銷售業績大幅下滑。去年10月,斯巴魯中國市場企劃部部長高橋一哉公開表示,預計2012年銷量計劃已經不可能完成。
“依靠龐大,斯巴魯在中國有希望發展好。”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是表示,如果雙方能合資“肯定是件好事”。
經銷商集團仍居弱勢 /
“我不是否認(合資的消息),只是還沒有接到任何來自富士重工、斯巴魯中國以及日本等方面的消息。”龐慶華對于傳聞略顯無奈。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與廠商的對話中,經銷商是仍然處于弱勢地位,“不是我愿不愿意參與的問題,是人家帶不帶我玩。”
一位知情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斯巴魯正在對中國市場進行新一輪評估,計劃調整銷售模式、渠道布局以及未來發展戰略等方面。
“與龐大集團合資成立銷售公司,是眾多方案中的一個。”上述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這一方案對于雙方短期利益非常有好處;但是從長期看來,雙方都有顧慮。
對于龐大集團而言,如果斯巴魯將戰略重點放在中國市場,本土化生產將勢在必行。而對于正在進行國產合資努力的斯巴魯和奇瑞汽車而言,未來勢必掌控國產車的銷售渠道。
“即使未來斯巴魯國產,也不會取代龐大與斯巴魯的銷售公司。”龐慶華表示,他認為未來國產后的渠道問題并不是眼下銷售公司難產的癥結所在。
對于斯巴魯而言,先成立合資的銷售公司仍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分析認為,一直隱匿于富士重工翼下的斯巴魯,從最初并未重視中國市場,后來通過各種途徑嘗試合資建廠,以及重新梳理對華戰略,都不算是是主動布局,而一直被中國市場“推著”前行。
無論是奔馳、沃爾沃或是捷豹路虎,這些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之初,都采用的與實力經銷商的合作模式。正是這種模式,造就了利星行、中汽南方、惠通陸華這些強勢的經銷商集團。但是,隨著中國市場銷量的攀升和比重增加,汽車廠商需要更加強勢地掌控渠道,于是相繼對經銷商“削藩”。
“斯巴魯對這一問題不可能沒有考慮,只是沒有選擇。”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緋聞雙方各尋突破口 /
“不僅是龐大集團,整個汽車經銷商領域都在尋找發展突破點。”羅磊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對于龐大與斯巴魯的合資,他“并不看好這個合作模式”。
“但是,對于雙方而言,這是一個好事。”在羅磊看來,中國市場對于斯巴魯是“未知的驚喜”。最開始進入中國時,斯巴魯選擇了包括龐大集團在內的四家經銷商進行分銷,最終只有龐大集團把斯巴魯的品牌打造成功。
另一方面,斯巴魯對龐大來說同樣重要。“斯巴魯是目前龐大重要的、甚至是為數不多的利潤來源。”一位熟悉龐大集團業務的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在龐大集團最近快速擴張的幾年中,能夠確保盈利的品牌少之又少。特別是在汽車經銷商陷入困境的2011年和2012年,保有量穩定的斯巴魯對于龐大而言意義重大。
此后,斯巴魯開始著手與多家整車企業接觸洽談國產合資事宜,龐大集團伴隨著經營業務的擴大,對于斯巴魯也沒有此前那樣的重視。
“從2010年開始,龐大集團內部對于斯巴魯的定位一直存在較大分歧。”相關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無論是網絡建設,還是銷售提成上,斯巴魯的經營都不如此前受重視。
但是自2011年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日漸嚴峻。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后,龐大集團業績廣受詬病,2012年業績持續下探,于第3季度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虧損,虧損額達5.15億元,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
1月5日,龐大集團發布公告稱,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決定將龐大汽車主體信用等級由“AA+”下調至“AA”,同時集團2012年初發行的公司債“11龐大02”信用評級同樣被下調至“AA”。該報告指出,龐大集團本次信用評級遭下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公司業績持續下滑,資金鏈趨緊。
此時,斯巴魯對于龐大集團作用重新顯現。龐慶華向記者坦言,去年12月龐大集團旗下斯巴魯經銷商盈利狀況良好,單車利潤相當可觀。
斯巴魯的中國難題 /
1月7日,斯巴魯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原董事總經理鈴木一成已經調任回日本工作,高橋博昭于2013年1月起正式接任斯巴魯汽車(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一職。此前,高橋博昭于2010年4月起擔任中國事業部部長。
分析認為,斯巴魯此次換帥,是其重視中國市場的表現,而針對中國所做的戰略調整也將隨之而來。羅磊則認為,后勁不足的斯巴魯目前在中國市場的機會已經不多。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7月,斯巴魯在中國的累計銷量突破10萬輛。當時的斯巴魯執行副總裁長門正貢曾表示,年銷售達5萬輛是斯巴魯實現在華國產的臨界點。2010年斯巴魯在中國銷量達到5.7萬輛,但是在國產化的進程上仍然一無所獲。
2011年開始,斯巴魯與奇瑞汽車傳出合資信息。據一位接近奇瑞汽車的人士稱,雙方的合資進程并不順利。相比之下,捷豹路虎與奇瑞汽車的合資還先行一步。
在中國尋找國產機會屢屢碰壁,斯巴魯開始另辟蹊徑。羅磊認為,鑒于近幾年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出現利好趨勢,對于斯巴魯來說,需要尋求更加穩固、有利的發展模式。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jxzk19.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