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4 00:54:1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王雅潔 發自北京
從1月10日晚間開始籠罩京城的霧霾,繼12日出現多個觀測點PM2.5指數瀕臨“爆表”的戲劇性局面之后,終于在昨日(1月13日)發展到了又一個新的高度——北京市氣象臺發布了當地氣象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
受到霧霾的影響,北京到處彌漫著污濁的空氣,最低能見度甚至低于200米,并且連續3天空氣質量為六級污染,達到最高的污染級別。從污染形勢預報的分析結果看,此次影響北京市的重污染過程在今天之前不會發生明顯改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發布的實時監測數據中獲悉,從1月12日夜間開始,PM2.5濃度居高不下,通州區監測點PM2.5濃度曾達到950微克/立方米,西直門北、南三環、奧體中心等監測點的實時濃度也直逼900微克/立方米。
PM2.5濃度值的一路飆升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并對12歲以下的兒童、65歲以上的老人以及哮喘病患者等群體的健康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環保專家認為,在空氣質量情況嚴重堪憂的情況下,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已如箭在弦。
京城連日濃霧不散 /
1月13日上午9時開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連續轉載、發布了三條關于PM2.5的氣候信息。北京市氣象臺10時35分發布北京氣象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
而在同一天,包括京津地區、河北中南部、河南東北部、江蘇中北部、四川盆地、重慶西部、湖南中南部、貴州南部、云南東南部、廣西中北部等全國多個地區,均出現能見度不足1000米的霧,部分地區能見度甚至不足200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獲悉,在12日的15時,全市35個監測站點中,19個站點的空氣質量指數達到最高的六級嚴重污染級別,6個站點達到五級重度污染級別。根據最新的污染形勢預告及最新監測數據顯示,目前全市PM2.5濃度測值非常高,很多地區達到700微克/立方米以上。預測資料顯示,在1月15日之前,當地整體擴散條件不會有本質改善,嚴重污染的空氣質量狀況還可能繼續維持。
空氣質量不佳造成的經濟影響已經開始顯現。2012年12月,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潘小川教授的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提出,在2010年,因PM2.5的因素對北京市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6億元。而在2012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四城市中,死亡原因與PM2.5污染相關的情況有8572人,由此而導致的經濟損失達68億元。
口罩銷售一路飆升 /
“親,咨詢量巨大,請您自助購物。”昨日,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嘗試聯系一家銷售PM2.5專用口罩專營店的客服時,多次得到這樣的自動答復。
該店店長向記者表示,因北京PM2.5指數居高不下,口罩的日銷售量、日營業額均一路飆升,僅到當天18時,銷售數據就已經從平時的2萬元/日飆升至91063元/日,增長了約3.5倍。按照這樣的趨勢,日營業額突破10萬元應該沒有問題。
這名店長告訴記者,當天下單訂購PM2.5專用口罩的顧客以北京居多,占到了50%以上。雖然業績斐然,但“物流壓力太大”。僅在昨日一天,該店銷售的口罩數量就從平時介于300~400單/日之間的訂單數量,一躍升至2000單/日。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李國星認為,北京此次PM2.5濃度值飆升,一方面是因為受氣象因素影響,冬天氣溫低、風速小,不利于空氣流動及污染物分散;另一方面,由于現在處于采暖季節,京四環內集中供暖,對煤炭的大規模利用直接導致了空氣質量下降。
潘小川認為,PM2.5大部分來自大氣中的二次顆粒物,其來源既有鋼鐵、水泥、燃煤鍋爐等工業源的排放,又有機動車等移動源的排放,還有室內污染源,例如餐飲油煙、裝修裝潢等量大面廣的排放。
倒逼能源結構調整 /
綠色和平組織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周嶸分析認為,近年來PM2.5污染的高發和加重,與煤炭消耗量的急速增長有直接關系。盡管北京、廣州等城市已經成為煤炭總量絕對削減的先行者,但獨個城市的單打獨斗已不足以應對區域空氣污染擴散的嚴峻現實,PM2.5污染的重災區尤其應該啃下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這塊硬骨頭。
潘小川則表示,從全國的范圍來看,由于涉及到成本等因素影響,要想在短期內找到完全替代煤炭的可再生能源有一定難度。
雖然中國已于今年開始在省會城市、環保重點城市實施新的空氣質量監測標準,但關于PM2.5的治理依然任重道遠。面對著一半以上城市超標的嚴峻現實,至今只有北京明確提出了2030年將PM2.5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治理時間表。雖然中國尚缺乏一個完整的國家排放清單,PM2.5源解析也尚有一些不確定性,但是化石能源的增長,尤其是煤炭消費的增長是PM2.5改善的最大威脅。
潘小川的研究團隊表示,能源結構調整已經迫在眉睫。首先應開展區域煤炭總量控制,尤其在PM2.5已經不堪重負的東部城市群,應立即開展煤炭消費零增長控制,有條件的城市應該減少煤炭消耗。國家應盡快出臺具體的可操作的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方案,明確“十二五”期間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并確保其中提出明確的區域煤炭控制目標,從源頭上嚴格控制污染物增長。國家級的聯合行動應包括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中央政府部門,獲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與配合,以及各級企業和全社會的參與。
與此同時,應立即推動現有燃煤電廠的脫硝改造。在國家發改委1月9日下發 《關于擴大脫硝電價政策試點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推進工業鍋爐的關停與脫硫、脫硝改造。鑒于分散式工業燃煤依然占據中國煤炭消耗的一半以上,其污染排放水平較低,效率不高。專家建議,應立即推進對工業燃煤小鍋爐的脫硫、脫硝改造;在經濟發達地區,應積極推進工業鍋爐的清潔能源替換。
上述研究團隊進一步表示,應改進排污收費政策。中國現有的大氣污染物排污費大大低于企業治理污染物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治污的積極主動性,也使得排污合法的邊界模糊。應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并加強監管,大大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同時完善環境經濟政策,推動污染物總量控制與交易,提高企業減排積極性。
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大氣污染,最終離不開轉變經濟增長模式。中國過去5年的超過兩位數的GDP增長主要依靠高耗能行業的發展、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拉動。僅5年間,發電量增加63%,粗鋼產量與水泥產量分別增長74%和76%,機動車產量增加220%。周嶸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樣的增長模式已經給中國的環境帶來了巨大損失,也給人民健康造成了一定影響,其結構模式亟待調整。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jxzk19.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