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9 01:12:07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可瞻實習記者 蓬勃 曾慈航
每經記者 楊可瞻實習記者 蓬勃 曾慈航
去年歐洲的Libor(倫敦同業間拆借利率)操縱案,令瑞銀和巴克萊等銀行灰頭土臉,威信受損。如今,另一樁利率操縱案件開始在亞洲金融中心新加坡發酵。
交易員串通一氣
路透27日援引知情人士稱,新加坡部分銀行在進行內部檢查時,發現在離岸外匯匯率交易市場上,交易員之間存在相互串通的行為。
調查發現,部分銀行的交易員互相串通,詢問對方打算如何為當地銀行協會的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給出價格。并欲通過這種方式,給自己所在銀行的交易賬簿增色。
有銀行人士透露稱,交易員之間互相表示,“我今天需要你幫幫我,我需要在低位定盤。”
NDF,是一種針對匯率進行交易的金融衍生品,這種衍生品可用來對那些實行利率管制的國家貨幣進行對沖和套利。容易受外匯波動影響的企業,如外貿出口型公司,可以通過NDF確定遠期貨幣利率,規避匯率風險。
在新加坡,NDF的匯率制定工作由新加坡銀行協會組織。在每個工作日里,各家銀行于格林威治時間3點,針對越南盾、馬來西亞吉林特以及印度尼西亞盧比三種貨幣,報出自己的即時價格。而各家銀行報出的匯率平均值,則被用來作為NDF的結算匯率。
在計算平均值時,最高和最低的報價是不會被計算在內的。這種方式雖然可防止單個銀行操控最終價格,可如果各家銀行交易員串通一氣,那么最終的價格還是會面臨被扭曲的風險。
操控丑聞此起彼伏
市場被操控的丑聞已經不止一次的發生了,最近的一樁便是從去年開始鬧得沸沸揚揚的Libor利率操縱丑聞。Libor是衡量英國銀行業相互借貸資金成本的指標,包括了多種貨幣的借貸利率。而那些將Libor作為其利率水平的證券,總價值約達到600萬億美元。
瑞銀和巴克萊這樣的著名銀行,卻通過操縱如此重要的指標來為自己謀取利益。據《金融時報》報道,瑞銀分布在三大洲的交易員和經理們,曾幾乎在每一天,通過多種通訊方式操縱五種貨幣的基礎利率。
在利率操縱丑聞曝光后,參與作弊的銀行遭到了高額懲罰,其中瑞銀和巴克萊分別為各自的行為支付了價值為1.5億美元和4.51億美元的罰單。
或許是Libor操縱案給其他地區的金融監管機構敲響了警鐘,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onetaryAuthorityofSingapore)于去年開始采取檢查措施,要求那些幫助制定當地銀行間拆借利率以及無交割遠期外匯匯率的銀行,檢查自己的定價程序。
其實,在亞洲的NDF市場上,往往能看到許多國際大型銀行的影子,其中包括了匯豐銀行、星展集團以及摩根大通,而在Libor操縱案中受到嚴厲處罰的瑞銀也身處其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