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2-05 08:20:15
“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達到2.7億畝,其中流入工商企業的耕地面積為2800萬畝,一些地區工商企業租地種糧食的只有6%?!?/p>
每經記者 金微 發自北京
“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達到2.7億畝,其中流入工商企業的耕地面積為2800萬畝,一些地區工商企業租地種糧食的只有6%。”
日前,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經管司”)負責人解讀一號文件時表示,企業為了贏利,多數會搞“非糧化”生產,有的甚至進行“非農化”建設,“糧食播種面積如果大幅度減少,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糧食安全。” 有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資本涉農進行非農化生產應該建立更嚴格的監管制度。
企業租賃耕地“非農化”現象嚴重
1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簡稱一號文件)正式全文公布,對于社會廣泛關注的工商企業涉農問題,文件一方面表示“鼓勵和引導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另一方面表示”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實行準入和監管制度,此說法被外界解讀為”有保有壓“。
對此,經管司負責人對一號文件進行了權威解讀,他表示,工商企業進入農業,有利于利用社會力量,增加農業的資金、科技和物質裝備投入,引進先進的經營管理方式,加速傳統農業改造和現代農業建設,“但工商企業直接租賃農戶承包地,容易留下隱患。”
近年來,工商企業涉農問題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爭議的重點就是資本對農民利益的擠占。此前,農業產業化政策制定者之一的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公開表示:“農業產業化的收益受資本主導流出了,價格波動和自然風險疊加的代價,卻大部分留給了農民。”
經管司負責人提到的隱患之一也是“工商企業擠占農民利益”,尤其是擠占農民就業和發展空間。他說,有調查顯示,工商企業直接經營農地,原承包農戶的勞動力只有20%左右能夠進入企業工作,“既收取流轉費又賺打工錢”代表不了大多數農民的實際情況。
目前,工商企業租地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根據農業部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達到2.7億畝,占家庭承包耕地(合同)總面積的21.5%。其中,流入工商企業的耕地面積為2800萬畝,比2009年增加115%,占流轉總面積的10.3%。
工商企業租地有兩個趨向值得關注:一是租期長,有的達到30至50年;二是面積大,動輒上千畝,有的高達幾萬畝。上述經管司負責人認為,這種趨向使原來自主經營的農民變為替人代工的雇傭工人,改變了農村社會結構,給農村社會治理帶來隱患。
另外,工商企業租地進行“非糧化”和“非農化”生產的現象頻頻發生,經管司負責人稱,企業為了贏利,多數會搞“非糧化”生產,有的甚至進行“非農化”建設,“有關部門調查顯示,在一些地區工商企業租地種糧食的只有6%,”糧食播種面積如果大幅度減少,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的糧食安全。"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企業租地非糧化非農化生產的監管有難度,“一方面當前我國土地用途管理制度不建全,另一方面這些企業很多是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項目,資本涉農應該建立更嚴格的監管制度。”
今后政策重點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傾斜
針對工商企業長時間、大面積租賃農戶承包地導致的“非農化”和“非糧化”問題,歷年的中央1號文件都提出了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保障農民土地流轉主體地位等政策要求。
為了保護稀缺的土地資源,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嚴格的法律限制工商企業直接經營農地,
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也明確提出,“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林地、草原)準入和監管制度”,此舉也是為了規范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的經營行為。
農業部表示將按照中央要求,通過試點和總結實踐經驗,從租地資格準入、經營風險控制、土地用途監管等環節,探索加強對企業租賃經營農戶承包地規范管理的制度辦法。除了加大執法力度以對土地流轉用途監管,另項舉措是鼓勵建立和完善土地租金預付制度,“在土地流轉面積較大地區,通過政府補助、流入方繳納等方式,鼓勵建立土地流轉風險保障金制度。”
經管司負責人表示,引導城市工商資本投入農業農村,采取公司加農戶、公司加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訂單農業等方式,重點從事種養業產前、產后服務、設施農業、規?;B殖和“四荒”資源開發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產業,帶動農戶發展產業化經營,“不支持、不鼓勵工商企業大面積租種農戶承包耕地,與農民爭奪耕地經營權。”
目前,耕地除了流向工商企業,相當部分也流向家庭農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到:“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國家政策也將加大對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扶持力度。
經管司負責人表示,截至2012年12月底,經營面積在10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超過270多萬戶;農業部確定的33個農村土地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試點地區,已有家庭農場6670多個。
另外,中央一號文件提到:“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強化對農村耕地、林地等各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妥善解決農戶承包地塊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等問題。”
對此,經管司負責人稱,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是一種物權登記,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將農戶承包土地的地塊、面積、空間位置等信息及其變動情況記載于登記簿,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對現有土地承包關系的進一步完善。”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