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5 00:49:26
城鎮化是市場擴張后自然產生的結果,而非投資到一定規模后突破新的投資瓶頸的藥方。
城鎮化是市場擴張后自然產生的結果,而非投資到一定規模后突破新的投資瓶頸的藥方。
全球各地的城鎮化各不相同,有如亞特蘭大的攤大餅模式,有如柏林的拆除高速公路建立人性文化都市模式,也有如洛杉磯人口增加自然延展的模式。
城鎮化離不開政府之手,但其核心動力是市場化。
柏林、舊金山等城市,整個建筑風格非常統一,城市規劃署仔細審核每一幢建筑的風格、大小,以免建成后成為城市的累贅。進一步說,城市到底是靠汽車運轉,還是靠公共軌道交通運轉,也各不相同,除紐約有龐大的軌道交通外,美國各大城市幾乎都是汽車輪子上的城市,高速公路成為城市的主動脈,延續了以往美國地大人少時期的城市發展模式。
目前,在人口稠密的經濟區域到底要不要建軌道交通,成為爭論的焦點。以奧巴馬為首的支持派希望能夠讓美國趕上全球高鐵時代的步伐,決心在未來25年要讓80%的美國人獲得高速鐵路的覆蓋。但美國州政府與選民并不買賬,佛羅里達州政府以難以承擔超支為由,率先否決從坦帕到奧蘭多的高鐵計劃,該決定得到佛州高院支持。雖然26億美元的預算由聯邦政府承擔24億美元。
經濟發達的加州成為吃螃蟹者,2012年7月6日,加州參議院以21票對16票通過高鐵首期工程啟動的資金提案,為2013年動工、預定2030年完成,總造價高達680億美元高鐵項目清除最后障礙。9月19日,美國加州高鐵局公布,耗資達680億美元的高鐵計劃第一期工程獲得美國聯邦鐵路管理署的批準。雖然很多人在未開工之前已經宣布這是注定失敗的小白鼠實驗,但通過程序審核使批評者只能眼看著高鐵興建。程序正義為政府的行為劃定了明確的邊界。
發達國家嚴密的城市規劃,使城市規劃學大有用武之地,從人口、智能、清潔、交通、水利等各個方面加以研究,這使得城市規劃成為一個大型的系統工程,其科學性大大增強,從研究機構到政府規劃署,形成了龐大的有機整體。
城市規劃也有失敗的教訓足以吸取。舉個簡單的例子,高鐵車站到底應該建在人流密集區域,還是建立在郊外以凝聚成新的城鎮,其中大有講究。
我國的高鐵車站大都建在郊區,地方政府試圖以此形成新的經濟引擎,并拉高當地的房價。確實有成功的例子如南京站,但多數高鐵站周邊空空蕩蕩,荒無人煙。在南加州大學城市發展研討會的公開課上,以法國北部古城皮卡第為例,該城的高鐵站設立在兩座小城市之間的甜菜地里,因人流稀少不得不停止運營。而法國里昂靠近機場的圣修伯里車站,無法與人流密集的市中心車站競爭。這是異想天開以為軌道交通必然帶動經濟與人流的負面例子。
無論規劃是否科學,毫無疑問,城鎮化的核心動力是市場化。
洛杉磯與舊金山周邊的小城不斷被開發,主要是移民越來越多,經濟越來越發達。舊金山周邊的硅谷已經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移民還在源源不斷地進入。
此時,起到關鍵作用的是開發商,當開發商意識到當地人流開始聚集,需要住宅與商業設施時,就會不斷開發,以獲得市場驗證。如果人們歡迎這個新區,開發商將獲得充足的動力,相反,如果人們拋棄這個新區,開發商就不得不吞咽失利的苦果。不僅在舊金山周邊,在鹽湖城周邊的滑雪圣地帕克城,在冬奧會后富裕群體大量聚集購買旅游房產,使當地成為美國有名的高房價區域。一年冬夏兩季人流眾多。
這是市場化與民眾自由選擇的結果,政府不可能為了拉高新區房價遷入行政中心,更不可能無端拆除已有人氣的舊貿易中心,強迫商戶搬入新建中心。僅保護產權打官司一條,就能夠讓政府焦頭爛額。
有規劃、市場主導的城鎮化在細節處也有可能失敗,但無規劃、完全由政府主導的城鎮化,存在不可逆的現象,一旦出現大局上失誤,對城市未來數百年的發展,都是毀滅性打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