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2-28 11:30:26
堵車現象只是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一個縮影,不僅僅是堵車問題,其它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也時有出現,如鎮里垃圾處理、污水排放、學校規模等。
一提起小鎮,尤其是江南小鎮,給人帶來恬寧、閑適的感覺,居民閑散地漫步于馬路上,自行車、三輪車、小轎車等有條不紊地行使在街道上。但最近幾年來,筆者所在的小鎮經常出現堵車現象,而且一堵就是四五個小時,絲毫不遜色于“首堵”。作為一名從農村中出來的小孩,筆者想從小鎮堵車現象著手,談談對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一點點思考。
造成堵車的首要原因,一般歸結于人多、車多。我國城鎮化建設走的一直是自下而上,由村到鎮匯合的道路。人多、車多現象是城鎮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小鎮由2005年的5000多人到現在的15000多人,人口規模翻了幾番。人口增加主要來源于周邊村莊農民向小鎮的集聚。得益于最近幾年來中央政策對城鎮化建設的支持,居民收入水平也有較大提高,買得起車的家庭占大多數,好多房屋背后都停有自己的私家車。
除開人多、車多造成堵車原因外,還有其它幾個因素造成堵車現象的發生。一是基礎設施配套滯后。小鎮早些年引以為豪的四車道,現在已滿足不了迅速增加的車流量;容易發生堵車的地方一般集中在十字路口,小鎮沒有配備紅綠燈,如何行使,全靠司機的抉擇。二是交警服務滯后。據觀察,發生堵車現象時,交警不能第一時間到位,指揮協調。往往堵成長龍時,才有交警趕過來。三是小鎮司機的素質問題。小鎮里司機一般遵循自己如何方便如何行使,絲毫沒有考慮其它人的行車問題,故也是經常發生堵車現象的原因之一。
堵車現象只是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一個縮影,不僅僅是堵車問題,其它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也時有出現,如鎮里垃圾處理、污水排放、學校規模等。這些問題都應在今后注重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公共基礎設施應及時配套,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如道路擴增應和城鎮規劃相結合,不至于滿足不了日益增加的車流量。二是基層政府服務工作應及時、合理。基層政府大多一幅天高皇帝遠的姿態,缺少真正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故應積極落實高效政府、服務政府;三是應注重小鎮文化的培養、熏陶。雖然近年來“信用鎮”、“文明鎮”培養的口號不時響起,但小鎮偷盜、賭博現象較為常見,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由各村匯聚而來的居民不容易形成一種統一的文化。故今后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依舊在鎮這一級別的文化培養入手,打造“信用鎮”、“文明鎮”。
楊小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