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5 01:29:1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鐘舒
每經記者 鐘舒
近日,由于開店速度未達預期,茶餐廳第一股翠華控股(01314,HK)遭到了獨家保薦人德銀的“批評”,后者在繼2月初將評級由 “買入”下調至“持有”后,再下狠手,對翠華發布了“沽售”評級報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新股上市不久即遭保薦人發布“沽售評級”的情況罕見,因為市場對于投行部、研究部之間形同虛設的防火墻現象早已司空見慣。因此,當有保薦人真正履行其對上市公司的業績督導義務時,反而成了“另類”之舉。
德銀“功課”催得緊/
對于上市僅四個月的翠華而言,保薦人德銀的嚴格要求似乎已經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3月19日,據彭博報道,德銀分析師LydiaLing和AnneLing在最新一份研報中將翠華評級由“持有”降至“沽售”,目標價也進一步由2.97港元降至2.9港元。截至上周五收盤,翠華股價報3.97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翠華上市時曾表示,擬在今年3月底前于內地、香港分別開5間新店,總共10間;而德銀原本預計這10間新店在去年11月底之前就會開設,但近期卻發現香港的3間直至去年12月才開,內地則還有2間到今年1月才開,所以盡管2013財年的新店數目已達標,但考慮到開店時間較預期晚,因此下調評級至“賣出”。
德銀還認為,雖然對翠華的中長期發展仍保持樂觀,但前述開店速度慢的情況在2014及2015財年仍可能出現,需要下調2013至2015財年盈利預測4%~9.6%。
對于部分投資者而言,德銀的“變臉”似乎來得有些突然,但實際上,早在這份“沽售”報告之前,德銀已連續兩次對翠華發布跟蹤報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今年1月,在翠華上市近兩個月后,德銀首次對其給予了“買入”評級,目標價2.97港元,預計2012~2015年度,公司每年新增店鋪10~15間,銷售年復合增長率達38.9%,帶動凈利潤年復合增長達38.7%。
隨著翠華的股價不斷創新高,德銀于2月初再發報告,將評級由“買入”下調至“持有”,并稱公司股價已反映其在內地的增長潛力,自上市以來漲幅較大,且在同業中擁有最高估值;雖然仍看好翠華的長期戰略,但其股價可能需稍作喘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2月初的跟蹤報告里,德銀一方面表示,預計翠華2013財年純利將錄得51.5%增長,達1.57億元,營收增46.7%至11億元,而增長主要源自穩健的同店銷售增長、積極擴張店鋪(凈店增長50%),及澳門的合營店收入上升等,但另一方面,德銀也指出了業績可能面臨的幾大下行風險,其中首要的即是“未能按計劃擴張”。
保薦人有持續督導責任/
“他們 (德銀)對風險控制很嚴,有時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一位曾接觸過德銀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在內地市場,對保薦人在公司上市后履行督導責任的監管普遍不到位,這也造成了原本只是在做本職工作的德銀,反而在很多投資者看來有些“另類”。
不過,對于德銀為何會出具這樣一份“另類”報告,市場也有著其他的解讀。記者留意到,有投資者就質疑,這或許只是一個“唱衰后再買入”的戲法。對于這種猜測,藍郡投資咨詢公司董事李云輝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不排除上市公司對保薦人的某些利益承諾沒有兌現,但這種可能性較小。
李云輝認為,德銀既然是保薦人,那么與翠華之間就是一個稍長時期的合作,而“叫沽逢低買入”則是一個短線操作方式,這兩者是有區別的。“個人理解保薦人這樣做是對投資人負責,因為上市后一段時間保薦人仍舊對上市公司的表現承擔一定責任,即保薦舉人需對上市公司規范運作、信息披露等負有監督義務。”
知名證券維權律師、上海新望聞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宋一欣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保薦人在公司上市后有持續督導的責任,如果期間發現任何問題,保薦人都必須以公開的形式如報告、公告等向投資者披露實情。
但宋一欣也指出,從整體上看,目前投行們真正做到盡職盡責的情況很少;而短期也無法判斷德銀發布“叫沽報告”的真實目的,所以部分投資者懷疑“唱衰后再買入”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另外,即使保薦人所披露的就是實情,那也只不過是在履行其應盡的職責。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叫沽”并非是德銀第一次對所保薦的公司下“狠手”,2007年12月,距離阿里巴巴上市僅一個月,作為聯席保薦人之一的德銀即發報告稱,阿里巴巴雖然前景理想,但按2008年盈利計算,預測市盈率達122倍,是該行研究的亞洲700家企業中第二昂貴的股份,因此給予“沽售”評級。
開店過慢或傷及高毛利率/
22日下午,記者以投資者身份先后通過電話、郵件方式聯系翠華控股,就德銀最新報告中提及的“開店速度過慢”一事進行問詢。
負責投資者關系及公關顧問的負責人在隨后的郵件中回復稱,“翠華2013財年已順利完成招股時所說的目標,開店有先后是正常的現象,未來兩年會繼續根據招股書所披露的開店速度發展。”
盡管翠華方面重申,公司對未來的發展進度充滿了信心,但這一表態顯然并不能令作為保薦人的德銀滿意。那么,開店速度對于連鎖類餐廳而言,究竟有著怎樣的重要性呢?
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蕭宇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餐飲連鎖行業基本上是發展前期關注開店速度,后期重點則在單店營業額。
“連鎖餐飲企業要想獲得長久發展,首先需要外延式擴張以取得規模效應,而后隨著門店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成本不斷增加,企業需要進入內生型增長模式,即以提高單店營業額來實現長足發展;對于登陸資本市場的連鎖餐飲企業,開店速度直接決定其未來發展空間,因此翠華開店速度遲緩會直接引致市場對公司的估值降低,”蕭宇嘉如是說。
李云輝則認為,單就(翠華)短期開店時間晚、速度慢而言,其實并不會對公司估值有明顯影響,因為就長遠來看,只要開店數量夠,公司估值就不至于降低;但另一方面,如果因為開店周期延長,如實際籌備時間過長等,導致裝修、人力儲備和房租成本等在內的開店成本上升,最終傷害到毛利率,則將對公司估值產生較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上市之初,翠華高達七成的毛利率就已是路演亮點了。彼時,作為保薦人的德銀在招股說明書中稱,翠華的毛利率高達69%,是香港飲食股中第二高;德銀還預測,公司合理估值約34.11億至43.21億港元,相當于2013年預測市盈率17.1倍~21.7倍。
另據公司公布的截至2012年9月30日六個月的業績報告,毛利率仍穩定維持在69.7%的水平,同時,由于新店貢獻及現有店鋪的毛利增長,期內毛利同比增長37%至33.94億港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