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6 01:07:2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醞釀多年的國內天然氣價格定價機制改革大幕可能即將“拉開”。3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位權威人士和相關企業人員處獲悉,今年上半年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的方案付諸實施,4月~5月間出臺的可能性極大。屆時,各省份增量氣價格可能出現上漲,此次漲價為天然氣價改的第一步,第二步或于2014年將存量氣價格進行上漲與增量氣統一價格。
據悉,此次天然氣價格調整方案中,國家發改委將設定增量氣門站價最高限價,實施一省一價,各地最高限價幅度在為2元~3.4元/立方米。若再加上終端用戶價,3.5元/立方米的天然氣價位已成大勢。
業內人士稱,此舉將大大提高天然氣價格上下游聯動性,或有利于我國進口“俄氣”價格談判破局。
CPI漲幅低,氣改時機較好/
我國 《天然氣發展 “十二五”規劃》,明確把天然氣價改列入“十二五”期間資源產品價格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要求深入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早在今年“兩會”前,對國內天然氣價格調整的方案就已制定完成,并按照國家行政審批程序,報請國務院批準。
“今年上半年,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方案很可能出臺,4月~5月份實施可能性很大。”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院長王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廣東、廣西兩地啟動天然氣價改試點已一年有余,四川也在實行新的天然氣定價模式,在今年中央政府的經濟工作方針中也反復提到推進氣價改革,這都是價改即將啟動的信號。
有媒體報道,此次天然氣價格調整的方案,對天然氣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進行了規定。卓創資訊分析師馬慧認為,國家發改委只制定門站價的最高限價,各地增量氣門站氣具體定價還將由中石油、中石化上游供氣企業與下游燃氣等用氣企業協商確定,而不同省市增量氣漲幅相差較大,天然氣消費市場與生產市場差距有縮小趨勢。
目前,國內天然氣的定價體系由井口價、城市門站價和終端用戶價三部分組成。門站價確定后,各省再根據燃氣公司的成本情況確定終端價格,包括居民氣價和工業氣價。此次氣改,國家發改委對15個城市最高門站限價或超過3.1元,業內人士預測,若再加上終端用戶價,3.5元的天然氣價位已成大勢。
“我國天然氣價改目前正面臨重要的改革機會。”金銀島市場分析師馬季說,“在目前CPI較低的狀況下,天然氣價改時機比較好,應當加快進程。”
先漲增量氣,后漲存量氣/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表示,天然氣價格調整方案不會讓增量氣與存量氣馬上統一上漲價格。
馬慧說:“此次天然氣價改,先是增量氣價格上漲,而存量氣以穩為主,為天然氣價改的第一步;第二步將上調存量氣價格,2014年有調價預期,屆時存量氣將漲至增量氣同等價格。”
馬慧認為,此次價格調整,主要對天然氣最高門站價格的增量氣進行了定義,而存量氣價格未有提及,存量氣價格或維持原價,第二步價改或將存量氣價格進行上漲。
目前,對于存量氣,市場多定義為:存量氣為該用戶上一年實際使用量,而增量氣為用戶使用的超出存量氣部分的氣量。董秀成說,“就是卡定某一年作為時間段,在這一年中的用氣量作為下一年的存量氣,超出這個量的為增量氣。”
對此,馬慧分析,如果以上述方式界定增存氣量,2012年當年及之后投產新建的LNG工廠將面臨存量氣不足,氣源成本以增量氣為主的高價成本壓力,難以參與LNG市場競爭,從而抑制發展。因此,存量氣定義或存在協商余地,以供氣方定量為主,供需雙方協定存量氣用量。
增量氣門站價格上調,不同用戶受影響程度有差異。馬慧指出,作為管道氣用量大戶的工業、電廠用戶來說,天然氣0.2~0.5元/立方米的漲幅導致成本壓力大增。而民用、車用等用戶個體用量小,受影響也相對較小。
利于中俄天然氣談判破局/
天然氣價格改革如果上半年能啟動的話,將更利于打破中俄天然氣談判因價格問題 “懸而未決”的障礙。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和中石油上周五簽署對華出口俄羅斯天然氣項目合作的相互諒解備忘錄。但是,兩國還是未就最為關鍵的出口價格問題達成共識。俄方開出的出口價格是每千立方米350美元,而中方給出的談判底線是每千立方米235美元,談判至今沒有實質性進展。王震認為,中俄兩國在天然氣定價機制上是不同的,目前,國內天然氣價格水平偏低,而俄方出口的價格則高于國內價格。
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通常為等熱值原油價格的60%左右(出廠環節),國內天然氣價格相當于等熱值液化石油氣價格的四分之一,燃料油價格的三分之一,進口天然氣價格的一半左右。
中石油勘探開發公司高級顧問童曉光指出,由于國內天然氣價格體制不順,氣價較低,中俄談判久拖未決。俄羅斯堅持按照歐洲市場標準為中國定價,中國企業和終端用戶很難接受,大致測算,俄天然氣進口價格折合人民幣2元多,加上管輸費,遠高于國內價格。
目前,中國進口中亞天然氣的價格為每千立方米168美元,進口澳大利亞天然氣價格約為每千立方米180美元,而如接受俄羅斯的要價,按30年合同量算,就意味著中方每年將多支出高達34億美元的費用,而去年中石油天然氣進口就虧損416億元人民幣。
銀河期貨首席宏觀經濟顧問付鵬認為,隨著進口氣的不斷加大,國內天然氣價格的改革肯定也會加快,逐步地向進口價格靠攏。
天然氣價格改革后建立可替代能源比價關系,上下游價格合理傳導機制,上游進口的成本可以向下游傳導。王震說:“中俄天然氣價格談判商談的空間和余地將更大,最終就能達成共識,并簽署長期合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