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4 01:11:3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裴文斐 發自上海
盡管工行、建行尚未發布高層人事變動公告,但坊間對楊凱生、易會滿、牛錫明、彭純等人的變動早已如數家珍。昨日(5月13日),又傳出工行內部已通報了有關新任行長的消息,而正式任命將在履行相關程序后對外進行公告。工行對此則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任高管都有著豐富的業務背景,在業界享有不錯的口碑。在全球經濟下行、銀行資產質量承壓的特殊時點,國有大行“掌門”易主也體現出各家銀行一定的戰略意圖。不過,有金融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輪銀行高層變動屬于正常人事變動。
屬于正常輪換
本輪各大行人事變動,牽涉到多家銀行“掌門”的位置,工行行長由原副行長易會滿接任,交行行長牛錫明升任董事長后,行長之位由原交行副行長、現任匯金公司總經理彭純任職。
對于這一輪調動的背景,有金融專家表示,這種輪換是正常現象,楊凱生等已到退休年齡,相關規定也要求,銀行高管在一個崗位上滿3年就得輪換。
“大行高管的交流,有助于分享各行的發展經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經濟學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各行間的干部交流本身就是干部管理制度之一。”
此前,也有經濟學家對銀行高層變動做出分析:“高管不能在一個崗位待得時間太長,擔心有關聯交易等利益問題。銀行內部也是如此,如大行各省分行行長也是經常輪換。”
在全球經濟下行、銀行資產質量出現危機的關鍵時刻,銀行高管間的調動往往體現出一定的戰略意圖。易會滿擔任工行副行長期間,一直倡導信息化銀行,強調“信息整合、開放、共享、聯動”,并倡導中國銀行業應早日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轉型之路。而彭純的接任或是交行堅持綜合化經營的信號。
彭純此前在任交行副行長期間還同時兼任交銀施羅德基金與交銀康聯人壽董事長。早先他曾力推交行重組、引資、上市,此后在匯金擔任總經理的三年來,彭純應對了農行上市的挑戰、光大集團近十年的重組,金融混業經營是彭純的強項。
“彭純任職交行副行長時,是該戰略的主要推動者。”分析人士估計,彭純接任后,交行仍將實行“兩化一行”(即“走國際化、綜合化道路,建設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的一流公眾持股銀行集團”)發展戰略。
新任高管的標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業務能力強”成了本輪銀行高管調任的標簽。由于國有銀行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銀行業所涉及的專業性,國有銀行高管所需的資質頗高。特別是在國有銀行股改登陸國際資本市場以后,大行高管任免更是引起國際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一位銀行監管層資深人士曾這樣評價易會滿:“業務能力強,他從基層做起,多年在江浙地區工作,主管的部門又都是競爭最激烈的前臺營銷部門,對商業銀行競爭體會更深,尤其主管電子銀行、運營管理等部門,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更是深有體會,與姜建清搭檔更有利于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加強創新,這對工行來說是利好。”
與易會滿共過事的銀行人士稱其改革創新意識挺強,思路縝密。“從基層、分行、總行都熟悉,他在信貸、風險、財務、會計、科技、電子銀行、管理信息等領域進行了一些創新改革,頗受器重。”該人士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
而交行候任新行長彭純頗善于把握信貸風控。在任交行副行長期間,彭純主要分管風險管理。他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 “風控已成為商業銀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并表示交行強化“風險管理的垂直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