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智庫 2013-05-21 11:31:27
目前國務院部門層面的放權只是第一步,把權力放給地方政府以及部門尚沒有放到底,還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向市場和社會放權了。
每經編輯 趙慶
中國政府網15日發布《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在決定取消和下放的117項行政審批項目中,能源類項目數量居首,主要河流建設以外的水電站、風電站、分布式燃氣發電項目以及部分煤礦、電網、油氣管輸等項目,都將交由地方政府投資部門核準。
向市場和社會放權是本屆政府本輪行政機構改革的核心。減少審批項目是放權的主要內容之一。減少投資審批是這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項目的一個重點,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發揮地方因地制宜引導投資行為,切實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行政審批層次多、部門多、時間長。李克強總理說:“企業新上一個項目,要經過27個部門、50多個環節,時間長達6-10個月,這顯然會影響企業投資創業的積極性”。上一個項目需要這么多部門審批,經過這么多環節,時間如此之長,不僅容易產生嚴重的尋租腐敗行為,而且,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使企業錯失坐失了許多市場良機,最終影響到整個經濟的良性發展。較大幅度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權力以及其他管控市場的不必要項目和權力已經顯得非常必要,已經成為繼續深化改革的重點。
一般情況下,在微觀市場領域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主導和調節,市場決定大多數私人部門產品的價格與產量;政府運用稅收、支出和貨幣管理計劃來調控總體經濟的運行。市場經濟中往往發生“市場不靈”的情況,在市場本身不能糾正和修復或者代價過大時,也需要政府來糾正。政府有形之手決不能伸向由市場調節和決定的企業行為之中,比如:企業投資什么,上什么項目,生產什么?
多年來,在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中,一個偏頗是對市場機制信任不夠,總是不放心,總擔心“一放就亂”。結果是,政府有形之手伸的過長,管的過寬,越位替代了本應該由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領域。一方面造成大量尋租腐敗現象,另一方面扼殺了市場活力、微觀經濟細胞的積極性,同時,政府本應該做好的事情也沒有做好。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要下決心進一步打開轉變政府職能這扇大門,把該放的權力放到位,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這對于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無疑是不花錢能辦事、少花錢多辦事的“良方”。關鍵在于向市場放權。這有著非常急迫的現實意義。
當前經濟發展形勢錯綜復雜,下行的壓力較大。要實現今年發展的預期目標,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必須向市場放權,讓看不見的手徹底發揮作用,有形之手盡可能從微觀市場退出。通過微觀政策放活放權把民間資本投資激活起來,從而接力政府主導的投資下降導致的拉動力走弱,以免使得投資下降太快太猛。
實踐證明,哪個部門、哪個領域管制少,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大,競爭充分,哪個部門就有活力,創新能力就強,發展就快。通訊行業特別是移動通訊業之所以發展快,消費者受益多,與市場需求潛力大有關,更主要是建立和形成的市場競爭格局較好,競爭較為規范和充分,行政管制和審批相對少。
另一個更加引人注目的領域是,電子商務發展之快,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2012年我國網民總數已達5.6億人,電子商務交易規模超過8萬億元,今年一季度達2.4萬億元,同比增長45%,這方面仍有文章可做和巨大潛力可挖。這主要得益于電子商務是一個新領域、創新極強的行業,行政監管和審批摸不著頭腦、無從著手,使得馬云帶領阿里巴巴領銜中國電子商務趁機崛起壯大。中國電子商務完全誕生于市場,發展于市場,壯大于市場,生存生長于民間民營資本之中。可以想象如果政府過早介入的話,可能就沒有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今天。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成功,是市場機制完全發揮作用的成功典范。
但從這次取消和下放的117項行政審批項目看,能源類項目數量居首,主要河流建設以外的水電站、風電站、分布式燃氣發電項目以及部分煤礦、電網、油氣管輸等項目,取消民用機場擴建項目核準等。社會不免會擔心,是否會造成地方新一輪投資沖動,比如:機場項目已經過剩,許多機場吞吐量不夠,處于半虧損狀態,取消項目核準后會否造成地方一哄而起建機場,從而加劇產能過剩呢?新能源的風電站也是如此。能源資源項目審批下放地方后,過去取締的小火電、小煤窯、小礦山等會否死灰復燃,從而造成能源資源的大浪費和環境保護壓力呢?“一放就亂”的擔憂不是多余的。
因此,絕不是一放了之。最高決策層及職能部門要站在全國甚至全世界視野和高度引導地方根據自身需要發展,不要盲目跟風,否則可能會引起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問題。同時,一定要出臺嚴格的約束機制和市場準入條件,比如:能源資源開發項目準入等。再者,審批權下放后監管不是松了、輕了,而是更加嚴格、更加重要了。審批權下放后,監管的一大轉變是,由過去重點把住入口、準入轉變為真正進入市場各個領域具體監管企業行為等市場主體。這對監管的要求更高更嚴。
同時,目前國務院部門層面的放權只是第一步,把權力放給地方政府以及部門尚沒有放到底,還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向市場和社會放權了。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對開辦中小微企業、大學生創業等門檻徹底放給市場:對于興辦小微企業、公司不妨取締一切羈絆、不要任何門檻、不進行任何審批、只在工商部門注冊就可,三年內不征收任何稅費,三年到五年減半征收稅收。徹底將民間資本投資釋放出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